Pinterest“瀑布流”背后的心理学
2019-04-03 来源:采铜学心录
Pinterest很红。根据comScore的数据,2012年1月Pinterest的独立访客数达到1170万,是除google+外最快达到千万用户的网站,稳居美国社交网站第七把交椅(前六位是Facebook、twitter、Linkedin、myspace、google+、 tumblr),而国内也是山寨者众多。
Pinterest为什么会红?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对用户来说极低的参与成本、更灵活的订阅机制减少了信息噪声、Repin操作形成病毒性的扩散机制等,但是更受人瞩目的就是其独特的“瀑布流”图片布局。这种布局诟病者不少,但是我却很喜欢,因为虽然这个创意来自于网站创始人在生活中的灵光一现,但是却恰好符合人的视觉心理学规律,下面就分析一番:
这里首先要从人眼感知文本内容和图片内容的差异说起。人阅读文字是一种串行模式,必须一个词一个词按确定的顺序线性地读下来;而人观赏图片是一张并行模式,他可以在众多图片中快速地扫视,然后选择其中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这种方式比线性模式找到感兴趣内容的效率要高得多。
所以很多典型的产品界面模式遵从了这种差异,比如:
1 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页,若是网页搜索结果都是线性排列,若是图片搜索结果都是矩阵排列(google和bing的图片搜索结果页甚至去掉了所有的文本信息,只有在鼠标悬停在某张图片才会出现文本,这种设计正是凸显图片并行浏览的优势);
2 SNS类产品、微博的feed页面都是线性排列。不过这里有个问题,如果是纯文本feed(如twitter和知乎),线性排列是最佳模式,而图文内容皆有的feed(如微博和SNS),你会发现浏览图片的效率比较低,因为图片内容不适合线性排。
那么传统的图片展现是以矩阵模式为主,搞一个交错型的瀑布流模式是怎么回事呢?
这里首先要了解一下人眼的扫视路径的影响因素是什么。这方面的认识取自认知心理学中有关“视觉搜索(visual search)”领域的大量研究。目前心理学家的共识时,影响视觉搜索效率的因素主要是两个:一个是人既有的经验和习惯,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影响;另一个是画面本身的视觉显著性,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影响。对于前者,我们都知道人一般是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看,所以一个矩阵式的多图片页面,其扫视路径差不多受这种习惯影响而有些僵化。对于后者,画面本身的视觉显著性(动态、颜色及其整体美感等)构成了一个显著性地图,用户的注意力首先会被画面中视觉上最显著的部分所牵引。所以自下而上的因素(图片本身的因素)容易使用户可以更高效地选择到优质的视觉内容,而矩形模式下的扫视习惯会干扰自下而上的因素发挥作用。
举个例子来说,在搜索引擎的图片搜索结果页面中,如果有一张好图位于页面的右下角位置,你可能会先在页面左上部徘徊几下才能逐渐找到这种图片;而在瀑布流布局中,你则能更快地找到这张图片。
所以说,线性模式是文本内容最好的布局方式;瀑布流模式则是图片内容(迄今为止)最好的布局方式。
Pinterest更妙的一点是,用户可以按自己的偏好选择图片视觉搜索的方式:虽然网页默认有5列图片,但当你把网页缩小时,页面中每张图片缩小,同时列数增加(最多可增加到10列),每页同时呈现的图片数量就会增加,这对一些用户来说就可以增加搜索的效率。
正由于瀑布流模式是一种十分高效的图片浏览界面,所以吸引了很多用户将它作为收集和欣赏图片的工具,也正是这点,成为了Pinterest快速流行的最大动力。
文章来源:采铜学心录
延伸阅读:
- Pinterest“瀑布流”的呈现方式有什么特点
- Pinterest是什么?
- 中国的Pinterest如何“拼”出彩
- 蘑菇街:潮人和技术派的本土Pinterest梦想
- 专题:pinterest视觉社交网站模式分析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上一篇:基于axure的PRD协作
下一篇:复杂需求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