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给还在大学里的-1岁产品经理

2019-04-03    来源:tiotip.com

容器云强势上线!快速搭建集群,上万Linux镜像随意使用

互联网产品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也曾经让我纠结过一段时间。作为一个立志要做产品的年轻人,连互联网产品的概念都搞不清楚实在是会让自己感觉有一些惭愧。所以我一直在寻找这个答案,在书本网络上看些前辈写的文章;在自己平时的工作中体会理解一些手头的项目。慢慢的时间长了,接触的东西也多了,这个本来不是很清晰的概念也就有了那么一个大概的轮廓。一个网站、一个板块、一个软件甚至是一个功能都可以算作是一个产品,只要它能够满足用户的某些需求。当然,我这只是一个新人的理解,希望前辈不要见笑。

对于我而言,互联网产品一直有着似乎一股魔力一样吸引着我。从高中毕业的时候就已经为自己的未来定位在了互联网这一行业,甚至再细分一下是电子商务。所以大学我读了电子商务专业。大学几年我也一直没有放弃过做电商的想法,而且总想试着去尝试一下。像很多年轻人一样,奇思妙想的点子总是会不经意间的蹦出,但是却从没有一个成功的被实现。似乎每一个想法都是在进一步细致的规划中被一个或几个不可跨越的鸿沟给无情的毙了。我想遇到过这种情况的同学一定不止我一个,有同感的同学请举手吧!不过这也是我在大学期间最大的遗憾。但是在这期间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一些做网站的前后台脚本语言,设计知识。虽然这些东西都是出于兴趣的驱使自学而成,技能掌握的并不是很扎实,但是对于一般比较简单的网站系统已经能够明白个所以然。而且从08年至今在我上大学的这几年里各种电商网站层出不穷,从C2C到B2C再到O2O模式的团购网站兴起,通过这几年的知识积累,我也开始用比较专业的角度去浏览一些网站。当然,其实我还是很菜的······

对于互联网产品这个词汇的了解,其实我是到大三下半年的时候才开始,说实话已经算是比较晚了。因为想必很多同样渴望将来从事产品的同学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了。但是当我慢慢知道什么是互联网产品,做产品到底做的是什么的时候,我就确定,这就是我想要的。

人人都喜欢做出一些有成就感的事。当然对于成就感的定义每个人都是不同,对于我而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因为这个世界有你的存在,所以让很多人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舒适了。可能你觉得这样说有些大,但是做到其实并不是很难。仔细想想其实很多你现在正在从事的工作就是在方便他人,只不过受众群体或大或小而已。我喜欢互联网,希望能够在这个行业里施展自己的拳脚。我曾经想,要实现自己的想法就要懂技术,所以我自学了很多技术要做个非科班的程序员。但是后来又突然觉得其实程序员的工作是在现实别人的想法,这让我很纠结。直到后来发现了产品经理这个职位,哈,原来还有这么一个非常非常符合我要求的职位。如果你是一个大学生,不要说你不知道自己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其实一切都是因为你还没有发现自己的兴趣,你有什么样的兴趣,就一定有一个什么样的工作岗位是与之对应等着你来开开心心的做。还有一句话要记住,不存在没有兴趣的人,只有没发现自己兴趣的人。兴趣永远是你把事做好的最大动力。

知道自己的兴趣,并且一直在努力。现在又找到了一个这么喜欢的职位,我很兴奋。但是现实面前一定要客观考虑,不能忘记自己还是一个没有毕业的学生,要做产品,尚需努力。但是能够把方向和目标进一步明确细化也算是一件好事。

去年过完十一假期,学校里的事也基本上都已了结。那还等什么,找工作吧!十月底的时候,我开始在网上找工作,可能是因为之前参加过一次我们学校举办的人才招聘会,在招聘会上来招聘的单位确实不少,但都是要么做电话销售,要么去卖楼,让我着实有点失望。所以在我正式找工作的时候我没有再参加过一次人才招聘会,而是全部选择在网上投递简历。虽然这样缺少了与用人单位的直接沟通,得到面试机会的可能会大大降低,但是在网上我可以自由的在众多公司里选择自己想去的公司和职位。投简历这个东西以前也听前辈们讲过,听说很多都是海量的投,比如说在招聘网站上,都是把整个页面的公司全都勾上,然后点批量投递,这种方式真是让我瞠目结舌。那个时候我也投简历,但是总是精挑细选,非互联网公司不投,与做产品无关的职位不投。这倒是很符合我的作风,因为当初高考结束以后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也是这样,非电子商务专业不学······

但是我这种投法的效果确实不怎么好,一个星期挑来调去也就投了二十多分简历,而且全部石沉大海廖无音讯。也许是我的简历做的太寒酸,用一页word做的表格,除了自己的基本信息和技能爱好其他全无。我也确实没什么好写的,大学上了几年什么学生会社团都没参加过,因为我是在受不了里面的勾心斗角和腐朽的作风,一帮年纪轻轻的大学生进去之后都学会了中国官场上那一套漆黑的玩意儿。扯远了,言归正题吧。话说在我开始投简历的两个星期之后,来了第一个面试通知,职位是产品助理。两天之后我跑去这家公司去面试,没有笔试,直接就是面对面的对话。先是和人资部经理聊了大概半个小时,主要是了解一下我的个人情况,然后又找来我的引导人——产品部经理大概聊了一个多小时,主要了解一下我的个人能力,比如说对产品的了解程度。然后,回去等通知。

幸运的是在一周之后我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份入职通知。如愿以偿的开始了自己的互联网产品之路。入职前我做了一个个人博客,如果你也是一名有志从事互联网产品工作的大学生,可以在上面与我交流,共同成长进步。我也会在上面分享我的工作学习心得。网站的地址是http://www.tiotip.com/,或者也可以直接搜索Tiotip。就算是给自己的博客做下广告吧。

从面试到现在做了快两个月的产品助理工作,想分享下我的经验,记录下自己的成长过程。希望对有志于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学们给予一点帮助。

一、专注

无论想做什么工作,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专注。这不仅仅是针对做产品而言,做其他的工作也是一样,一旦确定了你要做什么,就要专注的做下去。在确定自己要做什么之前一定要事先搞清楚你想要做的职业平时的工作内容是什么,是否适合你,如果真的让你长期去做的话你又是否可以坚持下来?古人的知己知彼真的是应用广泛,找工作依然适用。

二、积累

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学弟学妹们,如果你们也有兴趣将来投身互联网产品,那么恭喜你们,你们对自己的定位比较早。正所谓早期的鸟儿有虫吃,你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积累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至于都学习些什们东西,我只是以我的经历来给大家做一下参考。我在学校里主要是靠自学,当然学校里也开设了一些相关的课程,但是很片面,理论永远也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许多课程都成了该学科的考古课,所以你也只能作为一个了解的心态去学习。当然一些偏技术类的学科你就要把它切实的当作入门课来学。如果你以前就懂技术,那就去挖掘一些更高层次的东西吧。最重要的还是要跟上现在的技术发展,知道当前最流行的技术。做产品不需要你想程序员那样对技术非常精通或者可以自己写程序。但是必要的了解还是要有的,而且了解的越深入你就越比别人有优势。我曾经自己过的东西有PHP、Javasccript、CSS,软件有Dreamweaver、PS、FW。后来确定自己要做产品后又学习了Axure,这是一款原型设计软件,产品人必会的。如果你以前毫无技术基础,要做互联网产品的话还要从Html这种最基础的网页标签语言开始学起,这样你才可以再去慢慢接触其他的东西。还有就是多看些书,我看过的书除了这些偏技术类的书之外就是一些网页设计或者交互设计、用户体验相关的书籍了。《瞬间之美》、《Don’t make me think》、《社交网站界面设计》、《正在爆发的营销革命:社会化网络营销指南》,当然还有苏杰的大作《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些都是我还在学校的时候看过的书。大家不要误会,我可不是书托儿哦。

三、不要小看Office

为什么要特意提一下Office?这自然有它自己的必要性。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现在很多的大学生觉得Office很简单。最常用的无非就是Word、Excel和PPT,而且觉得很简单,不用学就都会用。其实不然,光这三软件就足以让你研究一段时间,他们的功能非常多非常强大,在工作中不一定你就会用到某个功能来完成你的大作。但是Office学起来并不难,我们现在 一般大学生的掌握水平也就只能算作上手了,因为大部分扩展功能我们平时在学校里是根本用不到的,要想真的达到熟练操作我们还是有必要在学校里没事的时候多研究研究的。另一方面我想说的是,Office软件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软件了,没有之一。甚至很多在其他岗位的人也很常用,所以无论你将来要从事什么工作,要用到Office的机会可谓多之又多,在做产品就更逃不掉了。还有一点我还想补充一下,就是Office的其他插件。比如说Visio和Project。这两款软件其实也有必要学习一下。记得大三的时候我们从曾经开设过一门课,叫什么实在想不起来了,因为当时很不在意,学得也不怎么样,只记得是每节课到机房就是画流程图。后来我才知道那时候我们上课学的就是用Visio画流程图,可是当时又实在没学到什么东西,所以后来只好自己又自学了一遍。没想到的是在工作中很快就用到了。记得前些日子再一次部门会议中,我们的部门经理给我下达了一项任务,就是去研究下某个网站。怎么研究?研究出来了用什么方法表达?用Word写一篇报告好像不太现实,字数太多而且表现的很不直观。所以我马上想到了用流程图的形式将我的研究成果反馈给领导。我想说的就是,很多东西你可能觉得学了没用,但是很有可能你就会在今后的某个时候要用到。

那么今天我想说的也就是这些,主要是想和尚在大学校园里又有从事互联网产品工作的同学们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经历和心得体会,希望找到更多有相同兴趣的同学,一起成长进步。

作者:小吉的宠物

文章来源:tiotip.com

标签: 产品经理 产品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上一篇:病毒性营销六种模式

下一篇:什么样的用户适合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