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邮件为电商网站添上助飞的翅膀(下)
2019-04-03 来源:369xxw.com
在上一篇“让邮件为电商网站添上助飞的翅膀(上)”中,笔者已经详细的介绍了关于邮件营销中邮件营销的概念以及邮件营销的技巧,那么在接下面的篇幅中将会继续介绍邮件营销中的注意事项,最终让电邮真正成为电商网站助飞的翅膀。
电子邮件营销中注意的事项:
一、不要在未经用户允许的情况下发送电子邮件
这种在不尊重用户权利的情况下,强制性的将邮件发送到目标者的邮箱,在违背了邮件营销的基本概念下,一方面:降低了自己电子商务网站的品牌美誉度,另一方面:有可能将您加入黑名单,从而将潜在用户拱手让与他人。对于如何才能获得用户允许,一般包含线上与线下两大类,线上的方式一般有注册、订阅、促销活动等等,线下的方式有名片交换、展会等等;
二、邮件的内容要注意精挑细选
邮件内容的可读性决定着阅读者是否愿意在花费一部分时间去继续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以说邮件的内容决定着邮件营销的成功与否,那么作为邮件发送者就应该将大部分心思放在整理邮件内容上去。邮件的内容一定要是千挑万选的,一定是对目标者来说是重要的。内容可以涉及商品打折、免费服务的相关信息。
笔者个人觉得当一名注册会员付款购买完一款笔记本时,作为邮件发送者发送的内容最好包含:电脑使用诀窍、电脑保养说明、如何更健康的上网等等;总之要时刻的站在接收者的角度,思考他们在购买相关产品后的使用困惑,帮助他们解决他们遇到的困惑,这才会是电子邮件营销的所要实现的最佳效果。
三、及时回复邮件的评论
一封营销类型的电子邮件发送过去了,我们最期待的便是获得一定的顾客反应率,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或者是进入网站的点击率,或者是邮件的回复率。对于邮件接收者的回复,做为电商网站的管理者而言一定要及时性的回复发件人的疑问或者难题,一个潜在的客户在给你发送了一封关于产品的咨询后,一定会是在迫不及待的等待着回复,如果两三天后仍得不到答复,可能此时他已经成为了竞争对手的客户了。
四、邮件格式切勿混淆凌乱
虽说电子邮件的格式并没有形成统一的风格体系,但是作为一封商业性质营销的电邮,必须要形成一定的特有格式,至少要包括:称呼、邮件正文、发件人签名、信息来源、退订按钮等等;有时候会在自己的邮件系统内收到这样的邮件内容:XX网站感谢您一直的陪伴,在这个狂欢的季节内,送上50元优惠券的祝福,……这样的邮件虽然短小,但却忽略了对于接收者的尊重,如果您是接收者,您会怎么办?
五、用户的订阅以及退订邮件要简单易行
一封营销类型的电邮,在其顶部或者底部,拥有着简单有效的订阅及退订按钮,此按钮的存在能够让目标者拥有有权选择订阅及退订。简单有效的按钮能够对用户的体验起到重要的作用,相反,复杂的按钮则会让目标者更加反感。记住千万别给用户取消订阅制造任何的障碍,那些选择退订此消息的用户,一定程度上也就不在会成为您电商网站的忠实客户了,但要记得分析数据的变化,从自身寻找退订邮件问题出现的渊源。
六、每封邮件的底部要有邮件列表来源的版权说明
邮件底部的内容来源权威性的指明了发送邮件信息的所有单位,收信者通过查看此信息能够清晰的知道信息的来源,从而验证了信息的权威性以及真实性。此类消息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一定程度上明示了邮件版权所有,对于电子商务网站的品牌效应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处的信息来源版权申明中,其一要有简单十几字的网站概述,其二要有网站的网址,总之,信息来源的版权声明注重的是怎样方便邮件阅读者记忆与访问,这里读者可以自行的思考及解决。
七、邮件发送频率要恰到好处
每日一封的发送频率会使得收件者邮件箱内尽是贵网站的邮件,这样做对于贵电商网站来说,却是很有成效,但是我们必须要考虑到接受者的心理接受能力。频繁的邮件来往往往会使接受者对发送者产生厌倦之感,轻者将所有邮件删除,重者加入黑名单,值得深入考虑。在这里要说的是邮件发送频率要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也不要波动太大,一定要注意邮件发送的周期频率。邮件周期频率的确定笔者觉得一个月两或者三封邮件即可,具体可以根据大多数邮件订阅者的总体习性确定,再者电商网站是否有值得阅读的内容也是可以值得作为参考的标准之一。
邮件营销说起来却是很容易,但是做起来一般会比较难,往往需要多年的沉淀,不断耕耘才能获得用户的认可并获得成效。通过定期的发送邮件来告知目标者您电商网站的动态,是吸引回头浏览者的一个好办法,长此以往将会给您的网站带来长期的持续流量,千万记得邮件营销只是作为一种长期的吸引回头率的手段,最重要的还是电商网站的产品质量以及相关服务,才是要抓取的重头戏。本文站长站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无锡369信息网http://www.369xxw.com,谢谢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下一篇:信息设计中的“父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