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获颁施耐德电气能效数据中心样板工程

2019-10-17    来源:天下数据IDC资讯

容器云强势上线!快速搭建集群,上万Linux镜像随意使用

2019年10月11日,中国北京——IDC圈记者受邀来到新落成的小米产业园,参观了小米数据中心,并有幸见证了施耐德电气与小米集团共同举行能效数据中心认证授牌仪式。

据悉,在小米的数据中心里,采用了施耐德电气提供的中低压配电设备到不间断电源、精密制冷及配套机柜、Smart UPS等智能化产品和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成功助力小米建设成一个安全可靠、绿色高效、可完美匹配小米业务变化和未来发展需求的数据中心。这一项目是施耐德电气EcoStuxure架构与平台在互联网行业数据中心,也是区域边缘数据中心的典型应用,这也为其他行业用户建设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提供了范本。

1

施耐德电气中国关键电源业务渠道管理和市场部总监李纲小米集团信息技术部副总裁王海洲出席能效数据中心授牌仪式

小米公司正式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 IoT 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经过数年的发展,小米已经成为国内互联网行业的代表性企业。小米新建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占地34万平方米,造价52亿,可容纳1. 6万个工位。小米产业园中的智能化设施随处可见,包括人脸识别道闸、入园路线规划、访客车牌识别等管理系统。在工作环境中,智能食堂、自动照明、会议预定系统等也为员工提供了高效的办公体验。数据中心及IT基础设施不仅承担着智慧园区的技术支持,同时作为小米全球业务汇聚和分发中心之一为小米庞大业务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小米集团信息技术部副总裁王海洲表示:“施耐德电气拥有完整、丰富的数据中心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我们双方也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上理念高度契合,在数据中心设计和建设之初,我们携手施耐德电气采用了许多创新思路和设计,施耐德电气无疑是我们理想的一站式合作伙伴。”

作为全球能效管理与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的专家,施耐德电气密切关注区域边缘数据中心客户的发展与需求,并致力于为各行各业客户的数字化建设提供助力。在此项目中,从数据中心楼宇到楼层IT机房,小米集团均采用了施耐德电气产品,在保障数据中心稳定运维的前提下,提升了整个数据中心的运维效率,更帮助其实现了绿色节能的目标,最终,整个数据中心的PUE值达到了1.31,真正实现了安全可靠、绿色及可持续发展的既定目标。

2

小米数据中心

基于此,小米集团数据中心获颁施耐德电气能效数据中心认证。施耐德电气能效样板工程在2017年升级为能效数据中心认证。此项目旨在寻找行业内符合技术规范、能效管理认证的优秀典范,从而搭建平台,供行业内进行交流与借鉴。

施耐德电气中国关键电源业务渠道管理及渠道市场部总监李纲表示:“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企业,小米集团数据中心是一座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我们和小米集团不仅仅在科技创新上不谋而合,同时也拥有共同的绿色追求。能效数据中心认证为拥有绿色发展愿景的客户构建了交流和借鉴的平台。相信未来我们的绿色朋友圈会越来越广阔。”

3

小米数据中心内部展示

在小米集团数据中心的项目中,施耐德电气提供的产品包括:

电力系统——MGE Galaxy 7000系列UPS

低压配电系统中,采用高效节能高频UPS+市电为主的供电方式,这种组合,比传统双UPS供电方式节能10%以上,并节省配套电池的投资。

空调制冷——精密空调设备

制冷系统末端,施耐德电气为小米数据中心提供精密空调设备,通过选用高效节能的下沉式EC风机,可比传统空调风机节能20%以上,配电采用2路配电接入,双电源开关自动切换,有效控制了制冷设备的耗能,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

机柜选择——精密列头柜

施耐德电气在机柜上选择采用精密列头柜。布线采用上走线方式,机柜内布线采用强弱电分开的方式,使得PDU与网络布线分开设置,互不干扰,增强运维便利性、布线美观性,并确保布线维护不对机柜内部散热造成负面影响。

HBN产品- Smart SURT系列产品

小米集团楼层数据中心(配电间)采用了大量的施耐德电气SURT系列产品,通过可靠、高效地提供可靠的网络级电源来保护设备和关键数据免于遭受成本高昂的中断。对于企业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来说这一系列是业内最受欢迎的UPS,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可靠性和可管理性的典范。

供电安全——低压配电箱以及Okken 智能低压配电柜

小米集团数据中心采用的施耐德电气Okken 智能低压配电柜为供电的安全、可靠和高效提供了保障。

标签: 小米集团 施耐德电气 小米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上一篇:夏季机房不仅会失火,还会“下雨”

下一篇:拯救数据科学的“半贝叶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