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钱政务云项目背后:巨头冲刺ICT转换周期
2019-12-05 来源:多智时代
继腾讯1分钱中标厦门政务云项目后,中国电信同样的价格中标辽阳市政府一政务云订单。
这里面有不同的观感。很多人在那里抱怨招投标过程里有猫腻。价格确实让人瞠目结舌。
但若你结合这个行业的属性,就能明白,这个不是核心。这背后有一重非常紧迫的行业趋势变化,涉及互联网驱动力转换与ICT产业升级,大家都在卡位、冲刺。
先直接给个断语吧。云计算服务乃至整体基础设施正处于一轮升级进程,过往的不平衡开始进一步分化。
一方面,许多地方政府、中小企业没有能力独立采购高额的设备;而另一方面,互联网巨头借着过去几年从PC到移动互联网的转型,搭建起了庞大的基础设施,它们的服务能力,已经远远超出自己需求,出现了大量服务的冗余。
还记得5、6年以前视频行业的烧钱大战吗?那还是PC互联网为主的年代。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当无数民众适应了各种碎片化生活尤其视频继续扮演更大的流量地主后,这个行业就面临新一轮烽火。可以这么说,过去多年,这个行业迟迟无法赢利,除了前端货币化手段太过单一(就是广告植入)、内容购买成本较高之外,就是基础设施环节的采购成本高居不下。
各种流媒体服务这块要求太高,可能无法代表整个行业。即便其他行业,背后的基础设施搭建也是如此。而且,采购环节有太多不够集约的部分,有的小企业只需要买一个鸡脖子,服务器或CDN巨头提供商非得卖给人家一只鸡。
从IT到DT的转换过程,以及后来行业提倡的“去IOE化”理念里,就有打破过去僵化、强迫、捆绑太多冗余的服务购买模式,走向更多按需购买模式的动向。
巨头们当然也不是没有理念的支撑,比如IBM,很早就提出了On Demand(随需应变)的商业理念,一度引领行业长达10年。但是落实在它的许多服务,比如服务器、数据以及各种解决方案,反而没那么快适应一个碎片化时代。它的服务器被阿里们放弃绝非偶然。阿里的深厚地盘是中小企业群,如果后者的采购成本很高,阿里的日子也不好过,阿里必须具有超越IOE过度垄断的能力。
传统IT业背景下,企事业采购成本确实都很高。我记得15年前,行业里上马一些ERP方面,流行这么一句:“上ERP是找死,不上ERP是等死。”这里面既有理念冲击内部流程,激发矛盾,又有高昂的解决方案成本决定。
再从另一面举个例子。几年前,杭州的上市公司海康威视曾中标重庆智慧交通与智慧城市项目,传闻一度高达70亿元的单子。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重庆当地政府官员调整,后来的单子缩水。但即便如此,也是采用了BOT的合作模式。你应该能体会到这种传统基础设施的服务,不但成本巨大,而且充满很多风险。它决定了一个产业进程的速度。
而互联网尤其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汪洋恣肆的C端需求成长,整个ICT基础设施如果想保持集约化,它就必须打破IT时代的束缚,走向更多利他的DT时代,更多呈现为集约化、分布式的格局,如此就能重构许多商业要素,打破时空,重新错配,以适应巨大的挑战。
我们说,传统的软件服务业,多年前,早已完成一轮购买模式的革命。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整个ICT开始具有更大的扩展服务能力。
BAT们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与一部分商业秘密,就在这里。而不完全是前段花里胡哨的引流。当然,也不要忽视ICT里面的传统通信业阵营的巨头们,电信运营商、华为、爱立信这类设备商,它们基本两位一体,都具有非常典型的管道特征。在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响应过程中,它们同样建立起来覆盖广泛、触达越来越灵活的服务机制。
当然也有一种弊端在。那就是过多的基础设施服务能力,BAT、运营商、华为们乃至更多中型ICT平台之上。许多服务上,已经远远超越了它们自身的需求,成为技术的冗余。
如果继续固守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路,这类平台的基础服务能力,无数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各种软件,那些庞大的数据中心,最后都会从冗余状态变成成本中心。未来,还会沉淀为更深的成本。
它们当然不会如此。这也违背互联网业的开放精神。我们说,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一些互联网企业已经变成了“传统互联网企业”甚至通常说的传统企业,很大程度上,就是它们失去了开放的价值。
回到文章开头吧。腾讯1分钱中标厦门政务云、中国电信1分钱中标辽阳市政务云项目。其实,本质上,都是这种冗余的ICT服务能力的输出。阿里云如此,腾讯云如此,正在酝酿冲刺的百度云也是如此。
前几天,我写过马云与任正非未来会持续交火的一篇文章,从业务层面说,华为也在快速冲击。
而中移动们、京东们、美团点评们甚至360们、联想们也在冲刺。
在我眼中,这是中国ICT领域一轮开放的进程。当然,这背后有很强的危机感。那就是,在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业面临驱动力转换,C端需求虽然仍会持续深化,无数的产业会走向纵深,但整体来说,未来一个周期,B端的全面云化进程将成为更大的“显学”。
这也是所谓新旧动能的转换。
从这个角度理解巨头们为何1分钱获得地方政府的政务云订单,就很容易体会到一轮ICT升级的动向了。也能体会到为什么腾讯、中国电信敢于接受1分钱的服务单子了。对于它们来说,许多基础设施就算你不输出,很多也是浪费。
实际上,与此虽然不同但同属于类似趋势的事件是:过去几年,阿里等巨头一直在持续降低CDN、存储等服务的价格。几天前,阿里云CDN再次宣布降价,流量单价最高降了35%,带宽最高降了21%。
阿里为什么敢于持续降价?你想想一个案例就足够:一个2016年双11,创造了1200多亿的GMV。如此短的时间内,它背后调动了多少自主掌控的基础设施的力量啊!等到过了双11,面对不可能如此高亢的日销,这种短期扩充的基础设施,除了继续服务于自身,必须尽快找到更多输出口,以摊薄高昂的成本。
当然,我们仍然有理由怀疑腾讯、中电信的1分钱中标的合规性。这种1分钱的项目,既便是地方政府通过第三方代理,招投标流程表面合规,能帮巨头洗去1分钱的尴尬,但数字决定了它在某些方面不可能完全洗刷去某种垄断嫌疑。
想想看,腾讯会在非政府的企业项目敢于冲刺1分钱的项目么?它才不会那么傻。
为什么愿意接受政务云?这里面当然有微妙的政经意图了。
1分钱的买卖,一来腾讯云也不会有太多的成本负担,刚才说了,这样的巨头,为了搞个人工智能围棋绝艺,都敢每天动用那么多计算资源、那么多电费去测试,对于一个政务云项目来说,所能付出的成本其实了了。
而一旦中标,那政府的项目,作为示范工程的价值就太大啦!政务云其实也是“背书云”。为政府服务好,未来当地政府控制的关键行业比如交通、金融、电力等等领域,都有可能居高临下地渗透。
你看一段时间以来,阿里云、华为云计算也是自上而下的打法。
这背后,也有这样的趋势:从移动互联网转向行业互联网(包括政务云),跟过去不一样的是,若想真正撬动行业互联网,你很难绕开上面提到的关键行业。而关键行业就主要掌握在政府手中。至此,你应该懂得1分钱中标的委婉与微妙情境了吧。
当然,这个进程中,一定有人会受伤。比如那些传统的IT企业,尤其那些卖硬件的,或者单纯卖CDN服务的。就会收到BAT们、中国电信们的冲击。
我相信,类似山东浪潮、网宿科技们,甚至华为们,心里应该都不大好受吧。尤其是浪潮,它的业务重心,目前正集中在政务云上。虽然它号称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但截至目前,仍主要靠服务器支撑;网宿科技的主业则是CDN业务;华为虽然拥有强大的管道能力,也能提供云管端的服务,但整体来说,它的硬件生意会受到挤压。
此外,我也相信,海外的IOE们的日子会持续不好过。
由此,我也有种预感,一些力量可能会对类似的1分钱项目发起阻击,尤其假借反垄断的名义或者合规质疑。
但是,这个趋势你很难改变。未来的ICT基础设施服务,价格会持续走低,变成一种普惠的力量。这是好事情。
标签: 政务云 中国电信 互联网 云计算 基础设施 中小企业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