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HTML5 谈为什么坚定于移动浏览器
2019-02-26 来源:多智时代
前天,Opera 发布了此前对外承诺的采用 Webkit 内核的 Opera 浏览器的测试版,这一举动在之前被认为是 Opera 写下历史包袱轻装上阵的举措。而上个月由百度收购 UC 浏览器的传闻所引发的关于浏览器与 App 的争论也才刚刚落幕。这场风波最终以俞永福再次向媒体澄清 UCWeb 是非卖品而告终。UC优视似乎为了反复强调这一态度,在上周趁着这段绯闻的热闹发布了名为 X-Canvas 的HTML5 游戏引擎。 如果移动端浏览器真的像表面数据所显示的的那样正在步入黄昏,那么移动浏览器开发商打的又是什么算盘呢? 不再是入口的浏览器 随着 Web2.0 的兴起,浏览器作为互联网入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入口的作用似乎正在不断的减小,用户的需求越来越结构化和单一化。用户不需要知道一个确切的网址或是搜索什么东西,用户在手机和平板上的需求都已经被固定的 App 所满足。 随着优质 App 数量的不断增长,移动浏览器的使用量在现阶段有所下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未来浏览器就会持续走下坡路直到彻底被 App 所替代。相反,随着 HTML5 的兴起和 4G 网络的出现,移动端浏览器将会长存而 App 能否一直繁荣下去就未可知了。没错,因为 HTML5,浏览器的结果可能很不一样。 “Write once, run anywhere”(一次编写,随处运行)这个原本用来形容 Java 的口号,现在似乎用来形容 HTML5 是在合适不过的。在以往,当任何一种开发平台企图将自己的运行环境渗透到各种设备和系统里的时候,总是会遇到异乎寻常的阻力。 在技术上,要考虑多种运行环境下的运行效率问题。在政策上要考虑该种设备自身的开发政策是否允许第三方运行环境的存在。 在功能机时代,Java 曾经几乎渗透到了每一部手机里,但是智能机的出现让这种大一统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而现在,HTML5 给了统一移动开发的一线曙光。任何一个允许运行浏览器的移动平台,都支持 HTML5 应用。 而针对不同浏览器的适配工作量绝对不会有将一个 iPhone 应用移植到安卓上那么大。跨平台,是在未来移动开发的过程中,HTML5 最大的优势。 许多开发者目前对苹果的生态系统都是既爱又恨,苹果的生态系统保证了绝大多数开发者的利益的同时,也经常在一些领域展现出自己的霸气。这意味着开发者一旦对苹果公司所制定的规则产生逾越,或是苹果公司修改了某项规则,开发者所付出的一切都有可能付之一炬。 而在浏览器上运行 WebApp 则没有这样的困扰,因为除了政府行政命令外任何人都不太可能让一个网站下架。这意味着开发者可以在 WebApp 上做自己任何想做的事情,不用顾及 App Store 和 Play Market 的规则,这将为开发者提供更自由的空间。 Adobe Flash 曾经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新一代互联网中 Java 的位置,但是无情的被苹果踢出了 iOS。很难想象,在 HTML5 进一步发展的未来苹果要如何将那些运行于云端的网页应用和游戏驱逐出境,因为一旦苹果真的这么做了,那么大家放弃的将不是那些应用而是苹果。 相比起手机来说,在传统 PC 上使用客户端的人数远远小于直接打开网站的人数。有些人即便每天都要刷微博,甚至一直开着一个微博页面也不去下载微博客户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用户可以方便的关闭、开启和切换一个页面而无需等待程序的启动时间。 WebApp 的多任务操控和性能完全取决于浏览器的操控和性能,在移动端也是同样。一个好的浏览器的操控性能让用户在多个不同的需求之间任意切换,有时甚至比系统自带的多任务还要有用。 支持对本地空间的调用是 HTML5 新增的一大特性,这意味着这些应用不仅仅是存在于服务器上,而是可以被完全存储在用户的设备里。即便在没有网络或网络环境较差的情况下,WebApp 仍然能够在用户的本地运行。 而另一方面,对 GPU 加速和硬件渲染的支持,让基于 HTML5 所编写的界面不再像是以前的网页那样仅能完成简单的互动操作,而是可以呈现出更加完美的画面甚至是制作高质量的游戏。这极大的提高了网页游戏的可玩性,让游戏开发者加入到 WebApp 的开发队伍中来。 网速是所有互联网应用的瓶颈,许多移动互联网应用都力求在通讯量上已在压缩并将通讯方式修改为非持续在线的间歇式通讯以应对可能的恶劣网络环境。从一般人的认识上来说,在没有网络的环境下就没有理由打开浏览器。确实,浏览器的BS结构往往会让这种状况变的更糟。 但是,HTML5 使得事情像好的方向发展,离线存储的特性让一部分基于浏览器的应用可以在脱机环境下使用,即便是网络质量差也不必反复加载。 制约 WebApp 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对程序可获取信息的限制,因为很多系统并没有为 WebApp 提供诸如麦克风、陀螺仪、光线感应器这些传感器的借口,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会大大阻碍开发者的创造性。不过,现在已经有一些浏览器在自己内部提供了这些接口,通过浏览器这个兼容层将系统级接口转换成可供 WebApp 使用的接口。 每当大家谈起互联网的未来的时候,不出三步就会谈到云、大数据、SAAS,仿佛要将一切东西都扔到远端。而当谈起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却坚持认为 Native App 是移动互联网的未来,这种思路本身就很奇怪。 笔者并不认同“浏览器也是一种 App”这种既狡辩又小家子气的说法,正确的反驳 App 已经击败浏览器的说法应该是“浏览器也是一种 App Store”。随着 HTML5 的不断发展,4G 的盛行,云驱动的日益完善,浏览器将越来越成为各种设备上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甚至越来越多的 OS 将会呈现浏览器化的趋势(如 Firefox OS 和 Chrome OS,分别代表着移动和桌面两方面的需求)。浏览器背后所代表的是一个开放的通用的开发平台和生态系统,而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互联网入口。 现阶段的浏览器疲软,大多是因为网络环境与 HTML5 成熟度的制约,再加上 App 质量的提高所导致的。如果用生命曲线来形容,浏览器正在渡过自己迈向第二次腾飞前的准备阶段,而 App 则已经到达了发展的顶峰。我们可以看到,最近 UCWeb 关于 HTML5 的动作频发,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UC动视才坚定了自己绝不出卖未来的决心。
在不久的将来,云计算一定会彻底走入我们的生活,有兴趣入行未来前沿产业的朋友,可以收藏云计算,及时获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前沿资讯和基础知识,让我们一起携手,引领人工智能的未来!
标签: 大数据 服务器 互联网 开发者 媒体 搜索 网络 移动互联 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应用 移动平台 云计算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