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云数据来了个新CTO

2018-06-12    来源:

容器云强势上线!快速搭建集群,上万Linux镜像随意使用

华云数据来了个新CTO

首席技术官(CTO),顾名思义,技术布道者,一个公司产品研发与技术战略制定和实施的灵魂人物。在云计算时代,CTO也是“网红”体质,大名鼎鼎的亚马逊公司CTO沃纳?威格尔(Werner Vogels)、阿里巴巴集团CTO王坚博士等,那都是说句话就能在业界引起震动的焦点人物。

CTO除了要在公司内部做好研发带头人,建立规范的产品体系以外,很多时候还要担当公司的技术代言人,在各种会议、活动中清晰地阐述公司的技术战略远景和产品路线图。刚刚入职一个星期,华云数据新任CTO谭瑞忠就已经进入了角色,在不久前举行的2018贵阳“数博会”上发表了以“中国云力量助力企业数字化”为主题的演讲,赢得一片叫好声。记者正是因为看到“讲得真好!”“赞赞赞”的评论,才开始关注华云数据这位新上任的CTO。

“空降兵”如何才能更接地气

华云数据又双??融资了!6月8日,华云数据举办了一场格外隆重的新产品及战略发布会。华云数据集团董事长、总裁许广彬宣布,公司刚刚完成10亿元新一轮融资,中国私有云市场上的“独角兽”距离A股上市的大门越来越近。

在向A股冲刺的关键阶段,华云数据的整体战略定位与落地引起了高度关注。许广彬明确表示,华云数据将通过高端云计算人才引进、新型技术借力、深耕行业、生态铸造等方式,不断夯实私有云领导者、混合云实践者的市场地位。

引进高端云计算人才,谭瑞忠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因为前任CTO辞职创业,华云数据的CTO职位空缺了一段时间。作为一家云服务厂商,服务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前提是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快速演进。在这个过程中,CTO是不可或缺的主心骨。就在人们纷纷猜测谁将是CTO的最佳继任者时,谭瑞忠“空降”而至。

谭瑞忠来得突然,华云数据之前没有对外界透露一点风声。谭瑞忠在6月8日的华云数据战略发布会上接受媒体专访时,入职还不足一个月,却以CTO的身份参与了华云数据的多场活动,俨然已经独当一面。

通常来说,“空降兵”具有以下特点:以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在业界摸爬滚打多年,根基深厚、经验丰富,有在多家大公司,特别是跨国企业工作的经历。在加盟华云数据之前,谭瑞忠曾先后就职于IBM、中国惠普和通用电气数字集团,是业界公认的云计算、大数据领域资深专家、工业互联网专家。

“空降兵”可以将跨国公司的成功运营经验、规范化的理论和思想带入,这是有利的一面,但有时“空降兵”也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浅尝辄止。“空降兵”只有更接地气,才能和新公司水乳交融,在工作中变得游刃有余。从这个角度说,对谭瑞忠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华云数据“八年抗战”,今天终于看到了A股上市的曙光。如今的华云数据在最近三年连续被评为“独角兽”企业,不再是8年前那个以提供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服务和公有云服务为主的初创企业,而是在私有云和混合云市场快速前行的成长型公司。以前,华云数据可以靠自己埋头苦干,通过游击战,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壁垒”。现在,随着公司规模逐步扩大,业务慢慢向海外渗透,公司急需一批有经验的高端人才充实到第一线。就连谭瑞忠自己也说,他来到华云数据,当务之急就是建立规范化的产品研发体系,让公司的研发团队从“草根”快速成长为“正规军”。

最近看到一篇谈论华为人才观的文章,其中有一条让人印象深刻。作为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华为特别注重放眼全球,广纳人才。华为招聘的一些毕业于西方名校的新员工,不仅能吃苦,懂得珍惜,而且时间管理能力强,融入团队快,他们身上体现出的艰苦奋斗精神与华为的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这让华为的员工队伍更加多元化,也更具有包容性和创造性。华为的人才观值得华云数据,以及更多成长型的中国企业借鉴。

许广彬在战略发布会上特别强调了人才对于华云数据发展的重要性,云计算厂商最后拼的就是能力和人才。谭瑞忠告诉记者,就在他加入华云数据后,还有一些高端人才也陆续加入。

“三把火”从哪里烧起?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谭瑞忠的“三把火”要从哪里烧起呢?

谭瑞忠曾担任IBM大中华云计算研发总经理、IBM全球云计算及基础设施业务首席技术官等职务,后来还担任过中国惠普云计算CTO,领导云计算集团的首席云计算技术专家部、技术售前部、解决方案市场部和云计算解决方案中心。在加盟通用电气数字集团后,担任CTO兼GE通用电气数字创新坊总经理的谭瑞忠,帮助公司向以软件和服务为核心的数字化工业公司转型,打造了以工业客户、高校、合作伙伴、开发人员为核心的生态系统。相信看过这些工作经历的人都不会对谭瑞忠把握云计算整体战略的能力产生怀疑,现在的关键是,他将以什么作为突破口,帮助华云数据将长远的战略与当前的任务完美结合,走得既快又稳。

谭瑞忠坦言,他更重视人才,所以进入华云数据后将依据公司的整体战略,不断引入高端技术人才,特别是产品经理这一岗位的人才。目前,华云数据超过70%的人员是技术人员。依靠雄厚的技术人才根基,谭瑞忠将规整现有的公司研发体系,打造一支有能力、有水平的研发正规军。虽然上任还不到一个月,但是谭瑞忠已经对公司现有的研发团队进行了一次全面梳理,与每个研发小团队都进行了2-3个小时的谈话,对研发体系的优化已经心中有数。

多年来,中国企业一直向着自主、可控的目标努力,希望打造世界级的企业级软件,但是与世界级的软件厂商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BAT另辟蹊径,以内部多个团队PK的“血性”方式,似乎是闯出了一条新路。但是这种目前看来适合互联网厂商的研发方式,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企业。凭借多年在跨国企业工作的经验,谭瑞忠希望在华云数据实践大多数国际知名企业级软件厂商的研发思路,强调产品流程管理,在定义一个项目之前、在产品开发过程当中,多问一些问题,并进行广泛的协作,从一个想法的诞生到产品推向市场,不断提高成功率。这种方式在企业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更具现实意义,因为它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资源,最大化产品研发的成功率。

“我会将好的经验带入,但同时也会尊重华云数据原有的好的作法,不会全盘否定。” 谭瑞忠在IBM软件部工作时曾经作为研发战略转型的总经理管理过全球2500人规模的研发团队。他对帮助华云数据建立规范、高效的产品研发体系充满信心。

作为CTO,谭瑞忠的一项核心工作是制定和引领技术、产品的发展方向。华云数据将始终坚定地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不断吸纳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颠覆性技术,围绕行业应用的特点,加大研发投入,为用户提供新型云计算、大数据产品和技术,打造行业云,帮助政企客户实现价值最大化。

新技术层出不穷,作为一家以技术立足的企业,华云数据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外界各种新技术的“诱惑”。只有“有所为、有所不为”,华云数据才能始终聚焦自己的专长和核心业务,终得大成。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标准很难一刀切,不同的部门也都有自己的衡量标准。比如,销售部门就是看订单,他们会根据订单的多少梳理出重点发展的行业。而从研发部门的角度,就不能完全以业务论,而是要参照销售部门提交的需求,再结合行业、研发的需求,从最有可能实现技术标准化和打造产品化解决方案的角度,确定研发的优先级。华云数据推出了“双技术栈”的企业级超融合产品线,已于今年4月上市。超融合新产品的推出对于华云数据私有云、混合云战略的落地是一大促进。

“我们不会什么都做,而是要看行业和细分市场的需求,突出重点,核心思路是通过数据产生价值,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谭瑞忠表示,“我们会进一步深入行业,一方面积极参与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另一方面,贴近用户的需求,在标准化、通用化的基础上,为有特定需求的用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自己研发、与合作伙伴共同研发,华云数据“两条腿走路”的战略已经成形。这是华云数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另一种体现。在过去几年中,华云数据为生态建设做了充分的铺垫,致力于打造一个强大的中国云生态圈。如今,华云数据与他的“朋友们”已经完成了从点到面、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华云数据生态圈融合了VMware、广达、Intel、Citrix、Veeam、SevOne、XSKY、锐捷、上海仪电、NEXIFY等多家国内外知名IT厂商、开源社区技术领先伙伴和区域、行业服务伙伴。在此次战略发布会上,华云数据与数据通信解决方案领导者锐捷网络、软件定义基础架构厂商XSKY完成了现场签约,共同拓展教育、政府、交通、制造等垂直行业集成解决方案和联合市场。

“除了合作之外,我们也在考虑一些战略性的收购,已经在布局之中。”谭瑞忠强调,合作开发也好,收购也罢,一切的核心都是客户需求为先。

中国云计算的扛旗者

云计算的高可用、高扩展、分布式帮助企业提高了业务的灵敏度,降低了风险,已成为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背后的力量。华云数据始终是企业云化和数字化转型背后的力量。在中国,政府的政策导向、企业业务转型时对数据所有权和安全性的考虑,都让中国企业更加青睐私有云,而这也是华云数据最近几年所做的核心业务。

2018年,华云数据将继续以用户业务需求为导向,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扩展数据中心的布局,除了北上广深之外,还将开启在西北、华东部分省市的数据中心建设,同时不断丰富自身在云计算运营、智能化服务等方面的经验。

许广彬表示,华云数据??中国云计算的扛旗者,要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背后的力量,实现安全、自主、可控的创新,将无形的力量变成有型的价值。

标签: 安全 标准 大数据 公有云 互联网 媒体 企业 通信 网络 问题 行业 用户 云服务 云计算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解决方案 云市场 中国云计算 转型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上一篇:我宣布:全球企业级存储进入火热的夏天

下一篇:两月内三战华为云,阿里云终于扳回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