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云服务:何以成就50亿的生意
2015-05-14 来源:
无声无息的,AWS 已经成为亚马逊最有前景的业务。
“这是一笔(一年)50 亿的生意,还在加速。”上月底,亚马逊 CEO 杰夫?贝索斯这么介绍已经运作超过十年的 AWS 云计算业务。
这是 AWS(亚马逊网络服务)诞生十多年来,亚马逊首次透露它的收入。在此之前,没人确定它究竟是个多重要的生意。
简单说,AWS 卖的是计算性能。亚马逊在全球建设数了数十个数据中心,里面排列着成千上万台计算机。它的客户只需要花钱就能用这些计算机搭建网站、存放数据、运行各种复杂的计算。
这就好像电力公司:发电站生产电,然后通过电网输送给每个公司,这样各家公司只需要花钱,不用买自己的发电机。和大规模发电的电站一样,AWS 这样的云计算服务比公司自己的机房更加经济。
不过和一个发电站用几十年不同,计算机处理器升级速度快得多。因此云计算服务需要不断更新设备、同时还得不断降价。2006 年至今,AWS 已经降价 44 次。
这样一个需要不停追加投资、但产品同时又越来越便宜的生意,究竟能不能赚到钱?
现在看来是可以的,过去 3 个月的时间里,AWS 为亚马逊带来 15.6 亿美元收入,利润 2.65 亿。将它和亚马逊网站上的零售利润相比,不难看出,AWS 已经成为亚马逊获利(或者减少亏损)的一个重要支柱:
大概是没人想到 AWS 可以这么赚钱。数字公布当天,亚马逊市值飙升 256 亿美元――比 Google 上市时的市值还要高。并且这发生在亚马逊电商业务再次亏损的情况下,有分析师认为 256 亿美元反应了 AWS 在投资者眼中的真实价值。
现在每天已经有超过一百万付费客户在使用 AWS 的服务。飞利浦用它分析 3.9 亿份医疗档案、热门手机游戏部落战争用它在线对战、斯坦福将公开课存放在这里。甚至美国宇航局的火星照片分析和中央情报局的情报分析都依靠 AWS 完成。
目前 AWS 已经是云计算服务的老大,市场份额比随后三名微软、IBM、Google 加在一起更高:
很明显,AWS 并不像书、薯片或者 Kindle 一样直面普通消费者。而不论是微软、Google 还是 IBM,在十多年前都拥有比亚马逊更丰富的技术经验。
那么,为什么是亚马逊做成了这事?
从商品名录开始
我们采访了 AWS 的首席技术布道师杰夫?巴尔(Jeff Barr)。负责对用户讲解技术细节的巴尔已经在亚马逊工作了 13 年,从 AWS 建立之初就参与其中的。
2002 年下半年,巴尔开着一家私人咨询公司,为新兴的互联网公司提供技术咨询。作为早期计算机发展的见证者,巴尔 17 岁开始编程,此时已有 25 年软件开发经验。
那一年,亚马逊发布了一个名叫 Amazon.com Web Services 的服务。简单说就是亚马逊把商品相关的信息,比如销量、定价、名称、出版社都放在一个数据库里,并通过“接口”(API)开放给外界。
这就好像如今开发拍照应用的人其实并不知道手机的摄像头如何工作――他也不需要知道。手机的操作系统已经做好拍摄功能,他只需要让软件接入虚拟的接口便能控制相机。
这样的好处是开发者不用写几百行代码控制摄像头,可以将省下来的精力开发更特别的功能,比如美白或者滤镜。
虽然 Amazon.com Web Services 的功能简单,但在当时,很少有网站做这样的尝试,因此它还是吸引到了一些用户。比如有人就利用它做了一个如今看来相对原始的价格查询服务:你可以将书背后的那串书号用短信发到指定号码,就会收到这本书在亚马逊上的定价信息。
巴尔也是亚马逊网络服务的早期用户,写了两个小软件。那年晚些时候,他在西雅图参加了亚马逊召开的开发者大会。
这场“大会”一共来了四五个开发者,还没亚马逊的工作人员多,但当时已经是商界明星的贝索斯也来到现场推销自己的新点子。会上,一位亚马逊的技术人员说未来公司要通过接口在线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功能。
“在此之前,我做了很多关于早期互联网服务的项目,总想着有一天,大公司也会用这些服务。当我看到亚马逊尝试将互联网服务商业化的时候,我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未来。”巴尔在接受好奇心日报采访时回忆说。会后他便联系面试,加入了亚马逊。
解决亚马逊自己的问题
然而单单开放商品信息成不了一个 50 亿美元的生意。转机出现在 2003 年亚马逊内部的一次重大调整。
当时亚马逊已经成立 8 年,每年卖出数亿件商品。它的背后有数十个团队开发者各自负责不同的项目。但为了有效管理,服务器资源集中在一起,由一个部门管理,任何新项目都得先经过审批才能用上。
根据《一网打尽》一书的描述,这个模式到 2003 年已经难以为继。甚至一些重要项目都因为无法协调足够多的服务器资源而无法提前测试。
出问题的不只是硬件,数十个团队各自开发的软件如何对接也影响着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
曾在亚马逊任职,后加入 Google 的工程师 Steve Yegge 多年后在一篇文章里回忆说,贝索斯发邮件给技术团队,要求公司内部所有项目都必须做成通用的功能,用接口开放给其它团队――就像手机拍照一样。这样一来,每个团队不需要来回沟通,只需要调用相应的接口便能拿到自己需要的服务器,或者其它团队的成果,从而加速自己的项目开发。据说,贝索斯直接在邮件中威胁说会炒掉任何不照做的人。
“开发者是炼金术士,我们的工作是倾尽全力让他们施展炼金术。”贝索斯曾用这样一句话解释内部平台的调整。这是一个极为罕见的举动,也是第一次有大型互联网公司做这样的事。
并不只有亚马逊一家公司有炼金术士,也不只有亚马逊的炼金术士需要更好的工作平台。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之后,亚马逊自然地开始考虑将 AWS 改造成这样一个平台,以收费服务的形式提供给其它公司使用。
负责领导新的 AWS 团队的人是备受贝索斯器重的高管安迪?杰西(Andy Jassy)。2003 年晚些时候,杰西写出了这个项目的计划书,巴尔参与修订。
满足程序员而不是 CEO
有一个关于惠普的笑话流传甚广:IBM 和惠普的销售去拜访客户。上了电梯,IBM 的人按了顶楼去拜访 CEO;惠普的销售按了地下室,因为 IT 部门在那儿。
当亚马逊开始推广 AWS 这项 IT 服务的时候,并没有去顶楼找 CEO。更确切的说,亚马逊根本没有去找占着一幢楼的公司。
“刚开始,整个团队只有安迪、我,还有 5 个开发者。”巴尔对好奇心日报说,当时整个团队没有销售、没有广告,只有他一个人负责对外宣传。他的目标也很明确――爱自己折腾新工具的程序员。
从 2003 年开始,巴尔便出没于程序员聚集的各种场合,比如技术研讨会、探讨云计算概念的早期聚会。
“基本上有开发者的地方,我们都在。”巴尔回忆说,“非常早期的时候,我有时候还得去和人解释 amazon.com 是干什么的。”
除了参加会议,巴尔还用程序员爱用的博客对外宣传 AWS。2004 年 11 月,AWS 官方博客上线了,巴尔在一篇不到 100 字的短文里宣布了 AWS 博客的诞生,称 AWS 的开发者关系团队将在这里分享 AWS 相关的各种信息。你今天还能在亚马逊上看到这篇文章。
在撰写技术文档、出门宣传在线服务概念的间隙,巴尔每隔两三天便写一篇短文,在博客上介绍 AWS 推出的新功能、帮助开发的技术文档,以及开发者利用它制作的新工具。
等到 2006 年 AWS 的两个重量级产品 S3 云存储服务和 EC2 先后上线的时候,巴尔已经带着几个人规模的小团队在技术开发者的圈子里花两年多时间推广 AWS 以及云计算的概念。EC2 上线没几天,亚马逊在数据中心预先准备的计算机便被全部占满。
你可以把 S3 当成一个可以无限大变大的硬盘。而 EC2 是一个虚拟平台,开发者可以在几分钟时间里让一台装好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上线工作。
之后几年里,亚马逊的大部分营销完全针对程序员。亚马逊全球开发者营销负责人 Adam FitzGerald 对好奇心日报这么评论到:“程序员对解决技术问题比较感兴趣,对漂亮的营销词汇没什么兴趣。如果你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对他们会更有用的是围绕工具提供一个社区的感觉。”
技术人员乐于分享自己用工具解决问题的经验,而不是如何请大公司帮自己解决问题的事迹。工具定位让 AWS 针对的这群的用户同时也成为它最热情的鼓吹宣传者。Netflix 的云计算负责人 Adrian Cockcroft 就是 AWS 的超级支持者其中之一。之前四五年的时间里,他曾经在长达 4、5年的时间里出席所有技术活动时,都在谈宣传 Netflix 如何用 AWS 满足自己的超高需求。
甚至,AWS 第一次登上访问量巨大的《纽约时报》网站,靠的也不是广告或者媒体发布会,而是因为纽时的技术人员刊文介绍说自己如何用 AWS 将 19 世纪的所有《纽约时报》新闻扫描成数字照片,存放在 AWS 上。很难想象如果帮《纽约时报》解决技术问题的是 IBM,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消息。
这样的定位帮助亚马逊抓住了一个新的浪潮。
随创业公司成长
就在 AWS 接连推出重量级产品的 2006 年,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留下的阴影逐渐消散,新一代互联网创业公司开始大量涌现。紧接着,伴随 iPhone 和 Android 智能手机的诞生,移动应用成为一个新的创业趋势。
Airbnb、Instagram 等热门创业公司都在这个时期诞生。而 Netflix、Rovio 之类已经成立一段时间的公司,也在这个时期找到新的增长点。
上述这些公司都是 AWS 的客户。这是因为它的销售方式几乎完美迎合了缺少人力和资本去折腾企业服务的小团队。
尽管是为公司解决 IT 技术问题而生,但 AWS 更像是一个卖给程序员的工具,而不是一个卖给 CEO 的企业服务:用户不需要接触销售人员,直接在网页上用亚马逊账号自助登录便能开始使用 AWS,付款也通过那个账号绑定的信用卡自动结算。这样的销售方式几乎完美迎合了缺少人力和资本去折腾企业服务的小团队。
同时,AWS 颠覆了传统的 IT 销售模式,将计算资源拆成了CPU 使用小时、硬盘存储 GB、带宽等可以量化的小块,开发者不再需要按照硬件数量付钱。这样一来,创业公司可以随着规模的扩大租用更多资源,而不用一次支付过高的成本。即便创业失败也只需要中止服务,而不用担心之前购买的服务器怎么处理。
之后几年里中,许多创业公司使用的 AWS 服务也随着自身业务的发展而快速增长。2008 年开始推广包月在线视频服务的 Netflix 将电影存放、播出用到的所有计算放在 AWS 上完成。到 2014 年,Netflix 已经从不起眼的光盘租赁网站发展为一个在线视频巨兽――它在高峰期占整个美国下载流量的 34%。
微软和 Google 也都希望为不同规模的公司提供云计算服务,但作为两个传统的技术巨头,他们一开始都要求创业公司接受自己的技术标准――比如微软的编程语言、数据库,刚开始的时候甚至是 Windows 操作系统。这并不是从 0 开始的创业公司愿意接受的限制。
到 2011 年,有人统计了硅谷顶尖科技创业孵化器 Y Combinator 孵化的 250 家创业公司所使用的技术。其中最多的是亚马逊,有 87 家公司将自己的服务放在 AWS 上,只有 9 家放在 Google 的服务上。微软的数字是 0。
今天的市场
随着创业公司的增长,AWS 也成长了起来。今天的 AWS 已经有 40 个类似 EC2 的服务,每年推出数百个新功能。从 2011 年开始,亚马逊以每年上百人的速度招募企业销售人员,将类似飞利浦、诺华制药这样的传统大公司拉进 AWS。
竞争对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差不多也是在 2011 年。鲍尔默在那年年初炒掉当时的微软云计算和企业服务负责人,调整云计算业务发展方向。
为了和 AWS 竞争,受命领导转型的萨提亚?纳德拉让名为 Azure 的微软云计算业务变得越来越开放,支持竞争对手技术。哪怕这意味着挤压微软收入颇丰的 Windows 服务器软件和数据库销售业务。
当纳德拉在 2014 年接替鲍尔默担任微软 CEO 以后,Azure 工程团队的负责人、热衷于在自己的技术博客写文章介绍新功能的斯科特?古斯里连升两级,开始管理整个云计算和企业业务――这是微软第二大业务,规模超过了 Windows,微软对 Azure 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反应更慢的 Google 和 IBM 也在 2013 年分别通过研发和收购开始提供与 AWS 相类似的服务。那一年,中央情报局将 6 亿美元订单给了亚马逊,而不是和政府合作更多的 IBM。
AWS 依然遥遥领先,根据德意志银行的评估,目前距离最近的微软 Azure 服务的规模最低可能只有 AWS 的 1/10。但距离正在缩小,Azure 在过去一年里,每个季度的销售数字都增长了超过 100%。
如果说竞争对手之前对卖基础云计算的商业模式还有哪怕半分疑虑,现在也已经被亚马逊公布的数字所打消。亚马逊有先发和规模优势,而微软和 Google 有着更充足的资金。
从为程序员提供一个好的工作台开始,亚马逊颠覆了企业 IT 服务市场。现在,新的竞争开始了。
标签: Google 标准 大型互联网公司 代码 电商 服务器 服务器软件 服务商 互联网 互联网服务 互联网公司 机房 计划 建网站 开发者 媒体 美国 企业 数据库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下一篇:云时代IDC建设数据中心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