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云计算演进市场和技术趋势
2014-12-03 来源:
云成为中国用户IT投资重点
从中国用户IT投资重点的统计数据(图1)可以判断出,对于企业级用户,26.1%将云计算作为投资重点,而27.4%的中小企业更偏向于选择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作为未来12个月的投资重点。从另外一组调研数据(图2)可以看到,中国未来云计算市场的投入趋势是,未来24个月内,40.8%的企业级用户会部署云计算。相对的,34.1%的中小企业会有部署云计算的计划。结合图1和图2,可以看出,中国企业级用户在云计算(包括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上的投入比例高于中小企业。
混合IT和混合云成为主流
云已然成为中国用户关注的焦点。但是,我们常听到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种不同形式的云。那么,中国用户到底偏好于采用哪种形式的云呢?
中桥分析师认为,首先从整体市场趋势来看, 私有云和混合云的接受力度远高于公有云。公有云业务模型、经济性缺乏,以及公有云和安全性是导致中国市场对公有云接受度低的最主要原因。对于企业而言,鉴于数据的重要性,企业在考虑云计算的方式时,数据的安全性排在第一位,因此企业往往考虑私有云,或者公有云和私有云相结合的混合云,以实现数据安全和减少IT开支并举。
再从另外一组调研来看(图3),谈到企业未来的IT主流形式,传统数据中心还是中国用户对业务支持的主流IT形式,因为中国很多企业面临的第一大重点还是如何运行好现有的数据中心。排在第二位的是数据中心和任何云形式的一种混合,而这在中国市场被称为“混合IT”的形式。第三位则是混合云。
在这里,可以看到有个”混合IT“的名词被提出。为什么在中国,数据中心和任意形式的云混合会被称为“混合IT”?它和云之间又是什么关系?中桥分析师解释,根据对国内30多为CIO的深访了解到,中国目前80%以上的云计算是独立于现有数据中心。这种独立表现在,一是在在管理方式上,云和现有数据中心的管理上是两种完全独立形式;二是很多现有数据中心的虚拟化成熟度还有待提高,因为中国用户在虚拟化成熟度上整体滞后,这就限制了工作负载在云和已有数据中心之间的迁移。这促成了混合IT这样一种在中国市场非常有特点的形态的出现。但是最终,混合IT会快速向混合云的方向演进,而且虚拟化的成熟度直接决定了中国市场混合IT向混合云演进的速度。未来12-24个月内,混合IT和混合云分别上升至是第一、二的IT形态,成为主流IT形态。
云建设中的技术考虑因素
在了解了中国云计算演进的趋势之后,企业该如何去搭建云呢?在这里,中桥分析师分别从架构和存储两方面,来分析云计算搭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架构考虑
首先,中国用户向云计算演进的过程中呈现出三种典型形态:1、通过虚拟化解耦逐步过渡到云;2、以应用为驱动,为某个应用搭建一个小朵云;3、超可扩展公有云。这样的演进过程对于传统IT架构提出新的挑战。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以及应用的多元化驱动,应用IT架构的部署和调优耗时越长,以应用为核心进行采购的资源利用率越低下,IT管理消耗的资源也越多。应用部署和性能优化都是导致IT对业务响应速度滞后的关键环节,同时IT对业务的响应速度慢还影响到故障排除周期和业务的稳定性、连续性,及整个IT服务的交付能力,从而对企业的业务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这些不利因素驱动了融合架构的快速增长。
存储考虑
再来看下存储。根据中桥调研可知,在选择存储的过程中,虚拟环境的存储资源优化、容量和性能的横向扩展、存储满足高虚拟机密度的性能需求被企业列为部署云计算时选择存储的三大重要因素。在云计算环境下,如何有效地将已有的异构存储资源进行整合,并且有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以满足不同应用负载和应用对性能的需求,直接关系到云计算的长期性价比。此外,在云计算环境下,容量和性能的横向扩展,可以弹性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并显著降低用户的采购成本和总拥有成本。最后,云环境也是高度虚拟化的环境,虚拟机数量数以千计,这就需要存储具有较高的IOPS 来满足虚拟机需求,同时能够跨平台进行虚拟机迁移和负载均衡,以满足业务需求。
中桥观点
云计算不仅带来了IT模式的变化,也将引发IT服务的变革。企业和用户只需要关注数据是自己的,而对于数据的计算存储方式、效率,均采用云的服务来实现和提升。中桥分析师认为,云计算在中国会呈现持续强增长的趋势,未来12-24个月混合云成为中国IT的主流形态,并且从中驱动融合架构的快速增长。对于存储,在虚拟机层面实现动态的QoS配置和管理以及高可扩展和资源优化是保证云计算过程中,业务持续稳定运营的关键点。
标签: 安全 公有云 计划 企业 问题 选择 用户 云计算 云计算市场 中国云计算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上一篇:云概念已普及但“困惑”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