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习惯很强大 香港人手机支付为何慢半拍?
2018-07-16 来源:移动互联网资讯站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近日公布,香港“智慧支付普及指数”为53.9,高于50的分界线,反映“智慧支付”概念在香港已开始成形。调查也发现,过去一年逾九成港人最常使用的支付方式仍然是现金(99%)、八达通(97%)和信用卡(53%),手机支付只占20%。
在内地,手机支付普及率已达98%,可谓“一机在手,天下我有”。以支付宝和微信为首的内地手机支付工具,已经把触手伸到了世界各地。比如,到位于北极圈的芬兰小城罗瓦涅米旅游的内地游客,如今都可以“不带钱包游北极”了。
内地手机支付浪潮当然也涌到了香港。香港不少店铺如今已经有了一应俱全的移动支付工具:扫码枪、刷卡机、二维码……一家连锁药店可接受的移动支付工具可多达12种。然而,使用这些工具的主要人群依然是内地游客,而非本地居民。
其实,香港人对手机支付“慢半拍”不足为奇。跟欧美等地一样,信用卡等电子支付的高度普及,已经塑造了人们的支付习惯。尤其是香港的八达通卡,总发行量近3000万张,无须记名,充值方便,小额支付频率极高,甚至可用作住宅楼的门禁卡。如此方便,难怪会成为手机支付的头号劲敌了。
跟内地不同,香港人不常使用网购,因为香港本就是“购物天堂”,逛街“血拼”用现金是很自然的事。而香港一些食肆等传统店铺,目前并不接受移动支付,店家既担心购买设备增加成本,也害怕财务统计变得困难。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调查得出的“智慧支付普及指数”由“商家智慧支付准备程度”及“用家智慧支付接受程度”组成,两者数据分别为62.2和45.5。也就是说,商家使用手机支付的普及率要明显高于消费者。
目前,支付宝已进入香港众多超市、连锁店,微信香港钱包则与中银香港、工银亚洲等合作,为用户提供小额转账、线下支付、网上支付、汇款、红包收发和零钱充值等功能。在港铁的罗湖和落马洲站试点,乘客可使用支付宝和微信通过专门的购票机扫码购票。此外,出租车、小巴、街市、茶餐厅、小店等八达通尚未涉足的领域,也正逐渐被支付宝和微信“攻陷”。
数据显示,支付宝HK个人用户已达150万,商户1.5万家,同时,香港已有逾百万人开启了微信电子钱包功能。而且,内地手机支付两巨头还在推出一波波的“红包攻势”,试图改变香港人的支付习惯。今年春节,微信电子钱包就派发了1000万港元的利是红包。
普及只需时间
至于香港市民拒绝使用新式付款工具的原因,据生产力局总经理黄家伟介绍,主要是“不熟悉操作”和“担心个人资料外泄”两个原因。业者指出,许多香港市民对使用二维码存在误解和怀疑,实际上光以技术而言,手机支付比信用卡系统的安全性更高。
香港正在全力打造智慧城市,普及移动支付是大势所趋。2018年年初,香港财经事物及库务局局长刘怡翔在立法会表示,金管局正与业界展开合作,构建一个快速支付系统,能全面链接银行和储值支付工具营运商。
据介绍,将于9月份启动的快速支付系统可以提供跨银行即使转账、扣账服务,及商户、客户之间的支付服务和个人对个人的转账服务,届时如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工具都可以加入这一系统。香港资讯科技商会荣誉会长方保侨认为,快速支付系统将成为改变消费者支付习惯的“分水岭”。
移动支付商家、特区政府都在全力推动,从硬件设施到法规软件,香港“智慧支付”的大环境已经基本成型,而每年4000万的内地赴港游客来港消费,也提供了强劲的示范作用。可以预见,用不了太久,移动支付就将随风潜入多数香港人的日常生活中。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