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金融业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图】
2016-11-30 来源:
一、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1、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概况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及其应用在国内的大范围普及,自下而上地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市场化进程。这种影响体现在金融领域的各个方面,在证券行业也逐渐开始显现出来。我国证券交易投资者结构是以散户为主,长尾端客户数量庞大,标准化的、面向中小零售用户的互联网金融具有强烈的现时及潜在需求。
从目前的态势看,互联网将成为未来金融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首先,监管方已经明确了销售机构、支付结算机构、第三方支付平台三个监管层次;其次,基金、证券公司和银行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模式已成型,互联网渠道优势将进一步强化。
互联网金融的渠道优势主要有三方面:其一,相较于传统线下渠道,互联网更注重用户体验,交易门槛逐步降低,互联网的人际传播及推广方式将推动销售规模的爆发式增长;其二,金融产品的销售范围目前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较低、流动性较强的货币型基金和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保险产品,随着用户习惯的培养以及软、硬件配套产品及服务的不断改进,未来随着传统金融机构的相继触网,销售范围将有可能扩展到绝大部分金融产品;其三,基于用户属性和交易信息的大数据分析,是互联网的特性之一,这将给更多的互联网定制理财产品及营销手段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互联网金融将倒逼传统金融产品从自身特性和销售方式上进行转型,而这一转型过程中,渠道创新成了最为重要的因素。更多的金融产品将从系统级产品升级过渡到用户级产品,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产品创新必将成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核心。
互联网新经济下,用户行为习惯在发生改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其一,服务时间延长,越来越多的交易将发生在金融机构的营业时间以外,集中在碎片化时间内;其二,服务渠道拓展,传统实体网点增长趋缓,接近饱和,用户逐渐倾向于网银、手机 APP、微信公众账号、第三方支付平台应用等多渠道完成交易。用户行为习惯的变化将促进整个金融行业发展,而用户习惯的变化首先需要合适的软件产品及服务不断跟踪需求,持续改进,在保证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提供最大程度的便捷交易。
2、互联网金融在金融行业
各个领域的应用
互联网金融目前已经渗透到金融行业的各个领域,基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金融各子行业的原有业务进行了发展和延伸,同时为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竞争对手。
互联网金融应用主要依托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互联网新技术和新理念,针对支付结算、渠道业务、数据处理、供应链金融等领域,推出了包括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资产管理及网络销售等多项业务。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以移动通信设备、无线通信设备所构成的移动支付手段逐步成为主流;同时,证券、生活账单等金融资产的支付和转移也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络进行,支付清算电子化,替代现钞流通。与此同时,各类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陆续推出货币资金理财业务,金融产品代销业务,虚拟信用卡业务,具有开销户、转账汇款、日常缴费功能的“微银行”业务。
从互联网金融应用涉及的行业看,证券、银行、保险等多个领域均已出现了基于互联网的创新业务,具体情况参见下表:
金融细分 | 业务或功能 | 国内外互联网金融的应用与创新 |
证券业 | 经纪业务 | 网络经纪 |
研究业务 | 大数据分析平台 | |
市场交易 | 程序化交易 | |
基金销售 | 第三方网上平台、直销网上平台 | |
股权投资 | 股权众筹 | |
投行业务 | Alpha平台、Dealglobe、Chinamerger、Aztec Money | |
银行业 | 支付业务 | 第三方支付 |
贷款业务 | 非存款类放贷、传统银行网上贷款申请、债权众筹/P2P | |
储蓄业务 | 直接理财、理财平台 | |
风控业务 | 风险定价(建立大数据征信体系) | |
柜台业务 | 互联网柜台 | |
间接投融资 | 网络银行 | |
保险业 | 保险销售 | 网络保险 |
中央银行 | 货币发行 | 数字货币 |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金融系列行业深度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近年来,海外金融机构提出 Fintech 概念。Fintech 主要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能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产生影响。Fintech 涉及的范畴较互联网金融更广,在证券交易服务、支付及结算服务、零售银行服务、金融理财服务、新型保险服务等多方面实现技术及服务的多方位突破。国内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亦开始尝试涉足Fintech 的探索。
二、证券业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
1、互联网金融对中国证券业的影响
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竞争的核心是规模和渠道,证券公司以经纪、自营为主营业务,营业部渠道资源是最重要的竞争因素之一。第二阶段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创新,开端较早,正式平稳且成型的发展从 2012 年开始,业务的创新为证券公司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证券公司收入结构呈现多元化,创新能力带来溢价。第三阶段的关键在于互联网,目前正处于互联网金融的实践阶段,大方向逐渐明朗,正在由包括监管方、证券公司、投资者在内的所有参与者不断付诸应用。
互联网金融对证券业的影响,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传统经纪业务。互联网首先带来改变的是传统经纪业务的开户、交易功能。2013-2014 年以来,各证券公司陆续推出低佣金的网上开户,部分证券公司通过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导入客户流量,互联网开始对传统通道业务带来实质冲击。其中的原因是多维度的:一方面,近年来证券交易佣金率持续下降,激烈的价格战导致全行业佣金收入无法通过价格的变动带来增量的刺激;另一方面,互联网拥有海量客户流量入口,部分传统客户也可能转为通过互联网渠道介入经纪业务,经纪业务的市场格局或将发生改变。
传统商业理论认为企业界 80%的业绩来自 20%的产品。而长尾理论认为,只要产品的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众多小市场能够汇聚成可与主流相匹敌的市场。这种局面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其一为足够低的成本,由于单个客户的贡献值较小,只有当产品的成本更低时才有可能产生经济效益;其二为足够多的客户,如果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就不会形成商业模式产生利润。互联网金融本身的特性决定其正好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即可以忽略不计的使用及流通成本以及大规模的客户导入。基于互联网金融的经纪业务,将借助互联网渠道不断激发边缘化存量客户的交易需求,不断降低其开户、维护账户以及交易的成本,同时满足客户多样性的定制交易需求。
其二,理财与融资。互联网为证券公司理财和融资业务带来了新的渠道,物理网点将不再是主要制约因素。证券公司通过低佣金和流量导入引入客户后,可以通过理财、融资类业务为其提供增值服务。产品的推出取决于证券公司的综合实力,能否提供满足需求的多样性产品将是互联网证券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互联网,证券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从定制投资、消费流程出发的财富管理产品,覆盖范围从基于研发业务的客户咨询,到基于资产管理投资的标的配置,再到风险收益多维度匹配的更多理财产品,从而实现大资管产业链的完善。相比于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在卖方研究、投资定价、衍生产品的优势较为明显,借助互联网,上述优势业务及服务可以实时交付客户,满足不同客户多样性的财富管理需求。
基于互联网的证券公司理财产品具有广阔市场的原因包括两方面因素。一方面,从互联网特性来看,互联网的便捷性打通资金链条,降低了理财产品管理及运营成本,互联网的长尾效应聚合个人用户零散资金。另一方面,从用户需求来看,互联网理财产品具有的低门槛、高收益、高流动性特点贴合大众理财需求。再者,互联网理财产品购买渠道可以依托于用户规模大、使用频率高、发展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证券公司新型账户体系,为产品的购买提供极大便利。
其三,账户体系。互联网金融存在的基础是网上支付的账户系统,而传统的证券公司账户中交易账户、理财账户是分开的,并且证券保证金只能托管于银行。互联网对证券账户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加速了证券公司账户体系的变革。目前,一部分证券公司已经推出了交易、理财、支付为一体的一户通系统。账户体系的合并或者统一调配将成为证券公司实现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其他业务突飞猛进的基础性决定因素。综合以上方面可以看出,互联网将会给传统证券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因此,互联网金融对证券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平台、渠道和产品等领域大胆创新的证券公司,可以在这一轮竞争中取得市场的主动。
2、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新业务机会
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加快了证券业信息化的进程,推进了证券业的创新转型。全球各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实践也给整个行业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案例。
证券业的互联网金融化是将互联网基因融入证券业,全方面推动证券公司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再造。传统证券业的业务流程不能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便捷的理财服务,证券业的互联网金融化能够大幅提升客户的体验。此外,越来越多的创新业务涉及到证券公司流程层面的所有部门,更需要部门之间的整体统筹、紧密协作,互联网金融为这种跨部门的业务流程再造与整合提供了可能。
证券公司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将传统业务的运营嫁接到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上。互联网具有覆盖面广且运作成本较低的特点,能够提高证券业的服务效率、降低单个客户的服务成本,提升证券业的盈利能力。二是基于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的特质,推出创新性的金融服务功能和业务种类。
从业务层面看,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新的业务机会主要体现为渠道的互联网化、营销服务的互联网化、金融产品的互联网化以及互联网催生新的商业模式:
(1)渠道的互联网化
通过互联网化工具的应用改变客户接触和服务交付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传播和客户接触的互联网化。包括服务产品、资讯、行情的推送,和微信等互联网工具实现对接,通过微信、手机 APP 完成客户服务等。如“微信客户服务系统”的建设。
第二,通过互联网实现产品销售和服务。通过自建商城,和互联网公司合作等形式,在互联网上完成产品购买和理财服务。如“网上产品商城”的建设。
第三,业务办理的互联网化。通过便利的互联网、手机、平板电脑等前端工具,完成全天候的业务办理。如“移动展业 APP”、“业务受理终端”的建设。
第四,业务处理模式的互联网化,线上和线下的流程互通。基于集中运营的模式,对线下网点实施低成本、高效率扩展。如“业务运营中心”、“专项业务支持系统”的建设。
此外,由于互联网思维的影响,客户的使用体验要求不断提高,与客户服务相关的前端和中后台系统需要不断优化改进,产生众多个性化定制的 IT 服务需求。
(2)营销服务的互联网化
互联网思维影响营销服务模式,促进营销服务活动向人性化、便利化和专业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营销服务和互联网工具的结合,产生新的营销服务手段。如:在线客服、视频培训、虚拟金融社区等。此外互联网思维对营销服务形式有巨大的影响,免费体验、红包、活动营销等形式层出不穷,针对海量营销服务需求的处理、多媒体通讯、活动的组织和效果分析等方面需要 IT 系统的支持。
第二,会员分级服务依托线上渠道更好开展。根据客户的收益率、活跃程度,换算成客户积分,和互联网渠道相关的荣誉体系能够影响客户消费习惯,给客户带来更好体验。
第三,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金融机构积累的大量客户资产、交易数据和互联网海量数据相结合,可以产生多方面的应用形态。如:客户行为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客户的投资偏好、发现潜在需求、自动匹配适合的产品和服务,更准确、高效完成金融产品销售和针对性服务。此外,数据分析结果也为客户信用、产品定价、企业经营提供依据,进而优化业务流程。
第四,互联网工具对营销服务工作的支持。金融企业员工可以通过手机 APP等工具服务客户,使得客户和员工之间的服务关系更加密切,客户需求也能得到更及时的响应。
(3)金融产品互联网化
互联网时代客户需求的收集和金融产品的交付更加便利,设计高收益、低风险、高流动性的高价值产品成为可能。金融产品的互联网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为了提供更加便利的客户服务、更加丰富的业务品种,需要在核心业务系统上进行改造新增功能。比如“综合理财账户系统”,提供分级账户、便利的账户开通。一个账户可以开通理财、股票、基金、期货、外汇、保险、境外等功能。
第二,资金业务创新。“资金支付平台”的建设可以弥补证券公司长期存在的资金服务功能少、时间短和手段较为单一等问题,允许客户资金通过第三方支付的形式实现广义的支付功能,是发展证券公司五大基础功能的重要举措,可以进一步提升证券公司综合金融服务的水平。
第三,现有业务的组合创新,产生新的金融服务形式,也带来新的 IT 需求。后台是现行标准业务,但根据客户需求做标准化产品封装,可以衍生出更多的金融产品。
(4)互联网催生新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会催生新的服务或产品。典型情况包括:
云服务模式。通过云的方式提供服务,业务的参与者可以不直接建设系统,通过授权直接接入,在互联网上完成业务协作、产品运营。如“私募产品云柜台”。此外由于证券交易业务标准化程度较高,因此采用云的方式部署交易节点,基于云模式的交易系统接入,省去了复杂的 IT 系统部署、运维环节,也将成为证券公司的新选择。传统金融 IT 企业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实现从产品提供商向服务运营提供商的延伸。
互联网财富管理业务。将互联网渠道和财富管理业务相结合。通过各种互联网渠道收集客户需求,后台通过金融产品模型、大数据分析处理、资产配置模型和产品匹配引擎相结合,使得客户投资者可以通过便利的线上服务享受财富管理服务。
3、证券业互联网金融对软件和管理系统的要求
为了达到证券业互联网金融客户导入及渠道建设的要求,证券公司需要从多个角度对自己现有结构及软、硬件进行改造和升级,从而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取得转型的成功。
首先,证券公司参与互联网金融需要全方位推动证券公司组织架构、管理模式、部门凝聚力和业务流程再造。一方面,证券公司传统的业务流程并不能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并给予便捷的、一站式的综合理财服务;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创新业务涉及到证券公司流程层面的所有部门,部门之间比以往更需要整体统筹、紧密协作。
证券公司传统业务部门架构
基于互联网金融的证券公司业务流程架构
其次,在客户多样化、需求多样化的互联网时代,要以新的公司架构为基础,实现投融资一站式服务,就需要对存量客户、增量客户进行精细化分类,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并进行结构化匹配。具体来讲,首先要进行多数据整合,即对分散的多个账户、业务、资产数据进行提取、汇集,并在基础流水的基础上,按资产、贡献度等角度对客户多维度信息完成指标化汇总。其次,对客户数据进行多维度识别,即基于客户模型和大数据分析,从不同角度对客户识别,根据客户的行为、喜好、资产、交易、价值等属性进行分类和分级优化。最后,在客户关系管理上,在集成原有经济、服务、签约关系的基础上,形成客户与多个业务人员之间的立体关系,以满足客户关系管理的需求。在掌握客户信息后,证券公司应将客户与产品进行结构化匹配,做到风险匹配、特征匹配、时点匹配,最终形成适应互联网时代新特征的标准化营销和育成体系。
标签: 安全 标准 大数据 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分析平台 大数据技术 互联网 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络 互联网企业 互联网新技术 金融 媒体 企业 数据分析 搜索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