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物联网总体发展概况分析及市场展望(图)

2014-11-30    来源:

容器云强势上线!快速搭建集群,上万Linux镜像随意使用

    一、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二维码识读设备、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所有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是继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全球信息化的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概念的兴起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991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Kevin Ash-ton 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1999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早期主要指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

    2003 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4 年,日本总务省提出U-Japan 计划,在日本建设一个实现所有物品和人都能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互联网接收和发送信息的泛网络。

    2005 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概念,并将物联网范围拓展至RFID 技术以外。

    2009 年,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为促进物联网的发展,提出欧盟政府要加强物联网管理等多项内容。

    2009 年,在奥巴马与美国工商业的“圆桌会议”上,IBM 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智慧型基础设施。同年,美国政府将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传感器价格的下降,移动通信网络、云计算和智能处理技术的发展,物联网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期。鉴于物联网对于全面信息化的重要性,全球发达经济体相继将物联网列入国家重点战略性产业。

    受各国战略引领和市场推动,全球物联网应用呈现加速发展态势,物联网所带动的新型信息化与传统领域走向深度融合,物联网对行业和市场所带来的冲击与影响已经广受关注。总体来看,全球物联网应用仍处于发展初期,物联网在行业领域的应用逐步广泛深入,在公共市场的应用开始显现,M2M(机器与机器通信)、车联网、智能电网是近两年全球发展较快的重点应用领域。

    我国已经形成涵盖感知制造、网络制造、软件与信息处理、网络与应用服务等门类的相对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空间布局,呈现出高端要素集聚发展的态势。

    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运行态势与投资前景评估报告》显示,我国物联网近几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12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2013年达到了5000亿元,2014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6320亿元,近几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情况如下图所示:

2008-2014年我国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资料来源:智研数据中心整理

    在物联网制造业中,我国感知制造获得局部突破,与国外差距在逐步缩小。

    我国光纤传感器在高温传感器和光纤光栅传感器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在石油、钢铁、运输、国防等行业实现了批量应用,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RFID 领域,我国中高频RFID技术产品在安全防护、可靠性、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业链业已成熟,在国内市场占据90%的份额。我国已成功研发出自主的超高频产品并打进了国际市场。在工业物联网领域研制成功了面向工业过程自动化的工业无线通信芯片。

    在物联网服务业中,我国三大运营商的M2M服务一直是产业亮点。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分别把物联网业务基地升级成为物联网分公司进行市场化经营。中国联通各类近场支付卡发卡量已经超过200万张,基于WCDMA网络的企业专网提供智能公交行车监控及调度系统,用户规模超过100 万,覆盖城市已超过200个。
我国已建立了基本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包括以感知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为代表的物联网制造业,以网络服务、软件与集成服务、应用服务为代表的物联网服务业。整体看来,我国在M2M服务、中高频RFID、二维码等产业环节具有一定优势,在基础芯片设计、高端传感器制造、智能信息处理等产业环节依然薄弱。从全球来看,物联网大数据处理和公共平台服务处于起步阶段,物联网相关的终端制造和应用服务仍在成长培育中。

    与国际上传统产业与信息产业跨界融合的趋势相辉映,我国也出现设备制造业与物联网、互联网融合,创新产品和服务新模式的现象。家电行业借力物联网技术,已经率先开展拓展价值空间并改善产品服务的模式探索。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涉足智能家居领域和家居设备,还将催生融合物联网元素的多种智能产品,如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设备、医疗健康设备、智能玩具等。传统产业通过与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同时利用互联网的平台服务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形成开放产业生态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模式,将成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物联网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中科院杭州射频识别技术研发中心、上城区府办和区科协联合举办了“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方面的模式创新与应用”沙龙活动。中组部国家千人计划的钱大洪博士从可穿戴医疗器械和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等方面对物联网技术促进智慧医疗作了解读;中科院杭州射频识别技术研发中心的徐明博士对射频技术在数字井盖上的应用进行了讲解,该系统的24小时检测、判断及报警处理功能,提高了人工维护率,避免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安全问题。

    论坛肯定了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医疗、城管等方面的科学普及作用,并指出在“智慧城区”的背景下,区内各企业、各部门要形成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新模式。
当前我国物联网建设仍面临着诸多深层次的问题。物联网产业部分领域的核心技术仍未突破,制造工艺水平不高,产业链衔接不畅,应用需求层次偏低,商业模式不够清晰,资源共享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现阶段我国物联网发展应尽快转入以产品、产业、示范、商用、市场为核心内容的发展阶段。随着《物联网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我国物联网产业必将迎来新一轮理性、有序的快速发展期。

    三、智慧城市建设拓宽物联网应用范围

    物联网产业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方向,近年的发展速度势如破竹。2014年,我国登记的物联网软件8345件,较2013年增长3957件,同比增长90.18%,依然是我国增速较快的软件类别之一。(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毋庸置疑,物联网产业未来空间广阔,目前也正在经历由软件研发、系统整合而逐步转化到百姓实际生活应用的初始阶段。

    物联网应用涵盖的领域宽泛,重点应用领域就有交通、公共安全、农业、林业、环保、家居、医疗、工业生产、电力、物流等10个领域,参与的企业更多。但扶持资金的实际总量有限,为了照顾更多行业应用,政府主管部门只能平均分配。

    目前物联网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集中资金建立一批重点应用领域的重大专项,推动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通过“局部试点、重点示范”的产业发展模式来带动整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可喜的是,工信部2012年物联网专项扶持的项目也更加细化。支持的项目除了传统医疗、工业、物流、交通等大领域外,还有无线传感器网络自组网技术研发、微型和智能传感器技术研发、超高频和微波RFID芯片设计、产品的技术研发等具体项目。

    转化率低

    物联网产业的增长势头验证了整个行业的兴起,然而骄人的成绩却难掩软件产品转化率低的尴尬。

    对此,同方股份物联网应用产业本部副总经理王恩勇认为很多软件是按需定制的,软件研发成功交给客户后,开发商无法对其进行市场化,是造成这种尴尬现状的主要原因。要想在促进软件登记量高速增长的同时,提高产品转化率,则需要行业主管部门结合行业特点,细化申报条件,让企业了解产品申报流程的关键点,适时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把软件转化为产品,从而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同时,同方股份所取得的一些经验和进展,在物联网领域,同方股份已研发了两个具有专业知识产权的核心平台:技术支撑平台M2M平台,核心平台数据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M2M平台能把不同通信协议标准的各种信息和数据整合在一起,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可运用统一的指标体系对上传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在这两个平台的基础上,同方股份研发了在线监控软件、应急管理软件、城市管理软件等数款应用软件。在线监控软件主要针对城市水污染的检测,在水源前端安装传感器,数据传到后台可实现对水质污染的实施监控;应急管理软件用于政府救援、消防等业务,可便于统一协调各方资源;城市管理软件俗称“数字城管”,可对城市中的基础设施进行实施监控。

    同时,业内专家也提到,物联网行业转化率低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目前行业内应用的芯片约80%源自国外,国内研发企业与进口的芯片的有效对接确实需要一个长期的研发过程。他直言到,在发展物联网的应用领域,芯片占据着重要地位,80%的进口芯片占有率已成为制约我国物联网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快芯片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打造“中国芯”已经迫在眉睫。
民生类应用空间大

    目前,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还仅仅停留在应用和技术层面,距产业化发展仍相差甚远。业内的专家建议,基于目前政府信息化建设,包括城市信息化建设以及新农村等发展现状,企业的研发方向应以智慧城市等民生类应用为主。

    如,目前,成都市首当其冲对公交系统及食品安全领域应用做出了初步探索。据介绍,成都以交通数据采集为基础,已经初步构建起综合交通数据枢纽,部分交通应用示范项目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与此同时,今年重点建设的项目是公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当前正在拓展站外客运车票销售代理的渠道和规模,开展以互联网、电话、自助售票机、代理网点为载体的联网售票业务,缓解黄金周、节假日车站“购票难”的压力,减少老百姓因购票造成的二次出行。其中备受瞩目的自动售票机系统可能于年底前正式亮相。

    其次,在食品安全方面还建立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信息平台建设,共建立了溯源点位达10910个,实现了肉类产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全程信息化监管。业内专家建议,物联网的现实意义就是和最简单的民生领域实现有效对接,而这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如果将自己的软件产品置于空中楼阁之上,最终只会被淘汰出局。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还仅仅停留在应用和技术层面,距产业化发展仍相差甚远。业内专家建议,基于目前政府信息化建设,包括城市信息化建设以及新农村等发展现状,企业的研发方向应以智慧城市等民生类应用为主。
四、发展物联网应关注的问题

    一. 消费欲望

    很多用户之所以仍未购买智能家居、物联网产品,是因为大部分设备虽然能够提供一定的自动化使用体验,或是追踪用户数据,但无法提供复合式的数据呈现。而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实际上恰恰来自这个方面,用户希望设备们更加智能,能够跟踪并学习用户的饮食、消费、使用习惯等等,根据位置或时间,提供最有用的信息。不论是智能手表、运动手环或是智能家居中心,都应该关注这个部分。

    二. 创新成本

    五年前,不论是移动处理器、闪存或是传感器等基础配件,成本都是非常高的。而现在,这些组件的成本都有所降低,而对于物联网厂商尤其是初创型厂商来说,有效使用最适合的组件构建设备,是极为关键的。

    三. 关注环境智能领域

    用户对于环境的关心是一如既往的,所以类似Nest的设备,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目前,智能空调、恒温器、环境监测器,都拥有极大的市场空间,如何将监测数据与其他设备进行有效联动,如控制房间照明、音乐播放等等,是发展关键。

    四. 市场机遇

    科技行业的趋势千变万化,任何一种新技术都有可能突然间流行起来,比如智能灯泡、恒温器或是车联网。如果想要获得发展先机,不仅需要从技术上进行创新,还需关注热点,从热点趋势构建研发规划,更有可能创造出受欢迎的设备。

    五、智慧城市将推动物联网技术发展

    据工信部《2014年ICT深度报告》统计,目前,中国100%副省级以上城市、89%地级及以上城市(241个)、47%县级及以上城市(51个)都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住建部公布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总数达到193个。

    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要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 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绘制了路线图。

    经过数年的探索和实践,目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从务虚、畅想、造势、试点阶段,开始步入脚踏实地规划实施阶段,2014年因此被专家们称为“智慧城市落地元年”。信息的开放互联、技术的融合发展、管理的服务变革正在成为推动智慧城市有序发展的动力。

    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副总工程师台宪青指出,智慧城市是城镇化的新阶段,从目前来看,我国智慧城市发展仍处于网络化、数字化的初级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大数据无疑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关键。

    长期从事数字城市、电子政务、信息化方面研究和推进工作的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童腾飞,近年来将研究重点转向智慧城市的理论与研究, 主持编制并出台了《智慧北京行动纲要》,组织推进顶层设计、产业对接等落实工作。在演讲中,他指出,智慧北京的建设目前仍存在三大不足:区域间、行业间、 市政部门之间依然存在着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对跨部门的重大应用和推进难度估计不足;组织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力量不够,公众和企业未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 对此,他提出8条应对措施:将智能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将人的智慧融入到系统智能中;将政府与市场的服务深度融合;让市民更全面参与“智慧北京” 建设;让市场更深入参与“智慧北京”;充分利用云计算等新技术;创新政府定位从前台转到后台;用创业孵化等新方式带动产业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Ian McLoughlin博士则指出:智慧城市通过各种传感技术手段收集城市及其居民的数据的同时,也带来了隐私矛盾及信任危机。他表示,在展望未来真正的智慧城市之前,要首先处理解决好这个问题。

标签: 安全 标准 产业发展 大数据 大数据处理 工信部 互联网 计划 美国 企业 通信 网络 问题 信息化 信息技术 行业 移动互联 移动互联网 隐私 用户 优惠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上一篇:物联网整体上处于加速发展阶段,M2M成为全球电信运营企业重要的业务增长点

下一篇:2015年我国搜索引擎市场规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