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2014-11-30    来源:

容器云强势上线!快速搭建集群,上万Linux镜像随意使用

    互联网金融是把互联网作为资源,以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的新金融模式,核心资源是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第一次把互联网作为金融活动赖以开展的资源平台而不是技术平台,形成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金融信用体系和数据驱动金融服务模式,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风险定价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传统金融服务的理念和业务方式,提升金融资源配?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

    从驱动力看,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行业和金融领域内在的发展需要,尤其是金融变革的深层次需求,驱动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可以拓展互联网服务功能的广度和深度,互联网有助于金融业创新产品和服务及低成本扩张,对传统金融体系形成有益补充,满足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在互联网金融概念诞生之前,金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互联网应用已经作为传统金融行业的业务创新而存在。金融互联网是依托实体金融机构的线下基础,搭载互联网功能和技术手段,对传统金融领域进行的技术和效率改进,目前大多数网上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就属于这一范畴。网络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已经经历两个阶段,现在出于第三阶段。

    第一次革命是计算机局域网在金融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它满足了人们快速准确地处理金融业务,传递交易信息的需要。

    第二次革命是 20 世纪 90 年代末以后互联网在金融业务中的逐步应用,银行、券商、基金公司、保险和各类交易所平台借此开发网络业务,金融交易商凭其开展网上交易,金融服务的边界从一个私有域扩展到无限的互联网空间。 网络信息技术前两次对金融领域的变革中,本质上都是技术的进步和效率的改进,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对于金融没有突破算盘和电话的范畴。

    第三次革命对金融领域个变革不同于前两次,互联网金融有着完全不同的逻辑起点和商业模式,将掀起金融领域的“第三次革命”。

信息技术对金融领域的三次革命路线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从现有互联网金融形态看,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模式相互交汇。我们从金融功能的角度对目前国内外存在的所有互联网金融形式归类划分为以下几种:

互联网金融模式分类

资料来源:《中国互联金融发展报告》 ,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中国产业信息网( http://www.chyxx.com)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分析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中指出:2014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网民渗透率达61.3%,超过六成网民使用国过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当前第三方支付发展进入成熟期,增长速度放缓,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渗透率的提升主要来自P2P个人借贷、众筹融资、理财APP等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在资本推动和中国网民投融资和支付需求逐步释放的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和壮大,成为整个互联网领域炙手可热的分支。2014年中国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的网民认知度分布中,“第三方支付”的网民认知度最高,占比76.3%,其次为“基于互联网渠道的金融产品销售”与“P2P个人借贷”,分别占比41.9%与39.3%。2014年,超过六成的互联网金融用户以每月固定收入投资于互联网金融产品,占比64.3%。18.3%的用户投资资金来自于“其他理财资金转移”。

    一、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现状

    一)第三次革命全方位挑战传统金融

    从广义讲,金融领域应用到网络技术的业务就是互联网金融。从侠义上讲,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第三次革命才真正称得上是互联网金融, 因为它从内部结构上挑战了传统金融,这也是互联网进入金融领域多年后,到最近才被重视的原因之一。另外一原因就是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程度越来越深,超越或替代传统金融的可能性大幅增加,主要有五个方面变化: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影响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第一:资产端,从大额高端到小微个人贷,金融产品投资门槛降低。第二:负债端,从投资者机构到小散个人投资者,实现普惠金融。第三:服务功能,从传统支付到第三方支付、法币到数字货币,工具种类增加。第四:组织结构,从银行到互联网公司,金融服务载体规模扩大。第五:数据贯穿互联网金融各个环节,大数据金融“星球”正在崛起。

    二)品牌忠诚度下降数字金融崛起

    2015 年 1 月麦肯锡发布市场调查报告《Four Trends Shaping China’s Retail Banking Landscape》显示,随着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渗透三四线城市,及互联网银行的崛起。 中国个人金融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较低, 当其他银行提出更优惠的利率,仅有不到 50%的客户会坚持使用原先的银行服务,而在亚洲新兴国家为70%。 个人银行服务、投资理财及保险产品等在中国三、四线城市的渗透率在近年急剧上升,缩窄了与一、二线城市的差异。

    受到社交媒体的口碑传播、监管层对创新的鼓励、阿里巴巴和腾讯等新进入者三股力量的共同推动,网上银行、移动银行、互联网公司金融服务平台等基于数据的金融服务正在成为主流选择。

金融产品渗透到二三线城市

资料来源:McKinsey,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基于数据的金融服务成为主流

料来源:McKinsey,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超过 70%的人表示,将考虑在纯互联网银行(包括由互联网公司开设的金融服务)开户。而近70%的受访者甚至考虑把纯互联网银行当做自己的主要银行。

超过 70%的用户愿意使用 pure internet banks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三)传统金融机构的负债和资产被侵蚀

    从负债端看,金融机构的新增存款余额增速较贷款余额增速下降。2013 年下半年开始,商业银行负债结构从储蓄存款流向更多市场化的同业存款,促使整个银行体系资金成本上升,最为突出的就是负债率。过去很长时间以来,银行贷款和存款的增长,速度基本一致相差不大。贷款和存款的增速都在14%~15%上下略有浮动。

    但是从 2013年底开始,贷款和存款增速出现明显变化,国家政策和实体经济需求的存在, 贷款增速保持13—14%速度不变。 但是存款已经发生变化,2013年年底,存款增速和贷款增速拉开。存款增速下降是活期存款下降引起。现在活期存款占到整个存款当中的比例是在明显下降。

    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由于在银行业市场之外的市场能够提供给投资者更高回报。互联网金融产品收益率的提升肯定会影响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

金融机构新增存款贷款增速比较

资料来源:wind,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从资产端看,现阶段影响不大。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是促进和补充。P2P平台、众筹融资等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冲击基本上处于个人、小微领域。这些业务额度小是银行不愿意做的业务, 现在互联网金融所做的是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个人、个体业主,还有一些民营的小企业。

    二、P2P网贷冲击万亿级市场

    P2P网贷起源于英国,发展在美国,崛起在中国。2005年 3月,英国第一家P2P网贷公司 Zopa成立。2006年 2月,美国第一家P2P网贷公司Prosper成立。

    2006年 5月,中国的类P2P网贷公司宜信成立。2007年 5月,美国最大的P2P网贷公司 LendingClub成立,并于 2014年上市。2007年 8月,中国第一家基于互联网的 P2P 网贷公司拍拍贷成立。从 2011年开始,我国的 P2P 网贷市场开始爆发,平台数量和年度交易额均以每年 5倍左右速度递增。

全球 P2P发展初期成立的公司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国内P2P市场发源于 2007年成立的拍拍贷,2007~2010年间国内P2P网贷公司不超过 10家,一些敏锐的金融、IT人士开始加入 P2P 网贷行业。经过 4年的探索期, 到2011~2012年有效的模式逐渐成型和分化,出现纯线上平台、 O2O模式、债权转让模式、担保模式、混合模式等。到 2013~2014年,国内P2P网贷进入野蛮生长期, 大量平台出现,大型机构开始涉足P2P网贷, 生态雏形显现。 进入2015年,监管的逐渐明确,模式的成熟,投资者对市场认识加深,将推动 P2P 网贷进入万亿级市场。

国内 P2P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1)全国 P2P平台1575家 4年增长150倍

    据统计数据,民间不同的机构统计数据不同,稍有差别,但是各家数据反应的增长趋势是相同的。网贷之家统计截至2014 年年底,国内网贷运营平台达1575家。而2010年前不超过10家,平台数4年增长150倍。2014年新上线的网贷平台超 900家,新上线平台平均注册资金约为 2784万元,2014年新上线平台的注册资金多数介于 1000万-5000 万之间,占比 61%,注册资金在 1亿以上的平台48家。

历年平台数量统计一(家)

资料来源:零壹财经,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历年平台数量统计二(家)

资料来源:网贷之家,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2)问题平台256家占比16%

    2014年全年问题平台256家,是2013年的3.3倍,12月问题平台93家,超过去年全年问题平台数量。问题平台占总平台数比例在20%以下,但近3年呈上升趋势,诈骗成为平台退出主要原因。

历年问题平台数量占比

资料来源: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财经素养教育研究中心

2014年 12月问题平台原因

资料来源:零壹财经,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3)2014年成交量 2528亿元增速 139%

    2014 年网贷行业成交量以月均复合增长率 10.99%的速度在增长,累计成交量已达 2528.17亿元,是 2013 年的 2.39倍。贷款余额,也称待收金额,指平台目前在贷的尚未还款的本金(不计利息)。2014年底网贷贷款余额呈现大幅上升,主要是网贷成交量大幅上升的缘故,带动各地网贷贷款余额的增长。

国内 P2P历年成交规模(亿元)

资料来源:网贷之家,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历年网贷余额规模(亿元)

资料来源:网贷之家,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2014年国内P2P网贷平台的贷款余额约为1036亿元。2013年国内 P2P网贷平台的贷款余额约为 268 亿元。除去银行贷款,相比其他成熟的固定收益市场,与债券行业 294800亿元、信托行业 109071亿元的体量相比,当前我国P2P网贷行业的规模,依然显得微小。

    4)2014年网贷总体综合收益率 15.27%

    2014 年 P2P 网贷产品总体综合收益率为 15.27%,从 2014年 3月开始,收益率呈下降趋势,预计 2015年,利率下滑幅度将有所收窄。但是,相对于其他投资渠道,P2P网贷平台的收益率仍将具有很强的吸引力。2014年 P2P网贷产品主要集中在 3个月以内,3个月以下的标的占到55.9%,3~6个月标的占 9.5%,6~12个月的标的占 13.4%,1年以上的标的占 21.2%。平均借款期限为 6.12个月。行业平均借款期限主要受一些成交量较大且平均借款期限在半年以上的平台,如陆金所、积木盒子和人人贷等平台影响。按月来看,平均借款期限总体上呈现上涨趋势。

P2P理财产品收益对比(同期年化收益比较)

资料来源:银率网,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P2P理财产品期限分布

资料来源:银率网,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2014年网贷行业投资人数与借款人数分别达 116万人和 63万人,较 2013年分别增加 364%和 320%,网贷行业人气急速蹿升。

2014年借款人和投资人数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所,网贷之家

    三、大数据风控是互联网金融核心

    1、基于数据的风险定价势在必行

    风险定价目的是使质量好的客户能以较优惠的利率借款,质量差的客户需要以风险溢价作为补偿。风险定价充分体现了风险与回报成正比的线性回归,是 P2P 平台的战略高度,只有吸引优质的借款客户,才能最大程度保证投资人的权益,比任何风控都管用。

    国内征信市场还远远未做到美国那样成熟。一些尚未与央行征信系统联网的小贷公司,它们所掌握的 P2P 贷款的违约记录仍未实现有据可查。以抵押担保来实现风险定价,是现阶段国内市场较为理想的模式,P2P 平台尤其是小额借贷平台之所以如此看重抵押担保,是因为抵押物为项目和投资者提供了抗拒风险的基本保障,该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厘清借款人的身份、并能到达简便易行的风控效果。

    2、ZestFinance 的大数据征信值得借鉴

    ZestFinance 是美国一家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公司,2009 年 9月成立于洛杉矶,由互联网巨头谷歌的前 CIO道格拉斯〃梅瑞尔参与联合创办。ZestFinance的研发团队主要由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组成,前期的业务主要通过 ZestCash平台提供放贷服务,后来专注于提供信用评估服务,旨在利用大数据技术重塑审贷过程,为难以获得传统金融服务的个人创造可用的信用,降低他们的借贷成本。

Zestfinance网站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美国个人消费者信用评分人群分布状况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形态,信用分数处于750~850的人群有 40%之多,其中信用分数在 800~850大约占总人数的 13%,在 750~799超过总人数的25%,这是整个信用社会的中间阶层,对应于美国的中产阶级。其中,美国个人消费者的平均 FICO评分为 678。还有大量的人群远低于平均的 678分,如 FICO 评分在 550~549的占 8%,在 500~549 的占 5%,小于 499分的占 2%。

美国 FICO评分与其对应的人口分布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根据 FICO的标准,美国金融行业将服务人群分为四个区间,并对应不同的金融服务机构。信用记录不完整或者不够完善的个人消费者,依据传统信用评估体系(FICO 评分),往往很难被传统金融服务机构所覆盖,即使在金融体系发达的美国也无法获得常规的金融服务,或者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获得常规的金融服务。

美国 FICO评分与相关金融服务机构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四、预付卡是第三方支付最后的蓝海

    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种类是在央行制定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此管理办法于2010年 9月实施,第一批第三方支付牌照于 2011年 5月获批。在央行的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中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主要 3类分别是:(一)网络支付;(二)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三)银行卡收单。

第三方支付牌照分类

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1、银行卡收单牌照

    按照管理办法中的规定,持有收单牌照的公司经营的是销售点终端收单业务。在收单服务中的参与方:发卡行,收单机构,和银联。收单业务的商业模式:当持卡人通过POS机进行一笔交易,收单业务的参与方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这个手续费的标准是由央行来制定的,最新的标准请参照 2013 年 2 月 25日开始实施的《特约商户手续费惯例表》。收单的手续费根据行业不同而变化,变化区间在 0.38%-1.25%,这些手续费就是收单服务的参与方在收单业务上的收入。

    2、网络支付牌照

    官方定义是通过互联网在收付款人之间转移资金。通过在线支付,网络支付的服务商同样可以收取交易佣金,佣金率水平与收单业务相当。支付业务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讲并不仅仅是赚取交易佣金,更是为了获取用户的支付数据,进而分析用户的消费行为。支付宝、银联网上支付和财付通是网上支付市场份额的前三位,分别占有40%,28%和 16%的市场份额。

    支付宝公司拥有三张第三方支付牌照:网络支付牌照、银行卡收单牌照和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仅限于线上实名支付账户充值)。支付宝的预付卡牌照只限于网络而不能延伸到线下。腾讯的财付通只有两张支付牌照:网络支付牌照和银行卡收单牌照。 网络支付牌照和银行卡收单牌照业务中,资金只能是从付款方账户到收款方账户,而不能停留在支付服务商的账户上面。三种支付牌照中能够支持资金沉淀的只有预付卡牌照。随着网络支付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央行已经表明态度要明确支付三张牌各自的功能界限,不能通过一张网络支付牌照就把另外两张牌的功能都绕开。

    3、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

    预付卡支付除了可以收到与网上支付和收单业务同样的支付手续费以外,最大的不同就是预付卡可以实现资金沉淀。预付卡还有一个比较隐秘的收入来源,那就是死卡率。如果加上死卡的收入,预付卡的利润率会更高。 预付卡牌照之前一直都是最不被市场重视的,因为预付卡业务相关的交易额在三种第三方支付牌照中占比最小。2013年 15万亿第三方支付金额当中,收单业务的占比最大,占到 56%;之后是线上支付业务占 42.6%;预付卡业务的交易金额不足1.5%。原因是本属于预付卡经营范围的业务被网络支付牌照绕开了。

中国预付卡发展阶段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预付卡市场规模(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随着第三方支付行业监管的加强,预付卡牌照在第三方支付中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虽然预付卡牌照已经发放了接近 200 张,但是其中有 6 张预付卡牌照是最有价值的,因为这六张预付卡牌照是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发行预付卡。这六张全国性的预付卡分别在以下六家公司手里:北京商服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联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被中国支付通收购) 、裕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渤海易生商务有限公司、海南新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深圳壹卡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被平安收购) 。

    4、网络支付被三巨头垄断

    在网络支付领域,移动支付巨头支付宝、财付通和拉卡拉是行业前三,累计市场占比接近 95%,财付通由去年四季度的行业第三上升到行业第二。排名变化因阿里巴巴和腾讯之间的O2O之争有关,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疯狂补贴,这些“烧钱”营销中最关键的一环是移动支付,培养用户在手机端支付的习惯。同时,微信抢红包、手机淘宝推3.8生活节等活动,也为移动支付的高速增长贡献颇多。 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全生活场景布局为各自的移动支付业务树立壁垒,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拉卡拉又占据着线下的传统移动支付。2014 年上半年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三者共占全国95%的市场份额。 2015年将继续巩固各自地位,别人难以撼动。

2014年上半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份额

资料来源:易观国际,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标签: O2O 标准 大数据 大数据技术 服务商 谷歌 互联网 互联网大数据 互联网服务 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公司 互联网巨头 互联网行业 金融 金融互联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上一篇:2014年我国专网通信行业发展总体概况(图)

下一篇:我国物联网行业竞争格局及行业进入壁垒分析【图】